首席收藏讯 五代十国时期所铸钱币,大多较为粗糙,钱文不清,但北周铸造的周元通宝铸工水准较高、钱文端正工整。周元通宝与汉元通宝一样,钱文都是仿唐代的开元通宝,只是将“开”字改为“汉”和“周”,因此,也可称“国号钱”。虽然周元通宝钱文和工艺较好,但它的不寻常之处是在传说中有除病去灾的神奇作用。本篇就与大家分享周元通宝相关的部分历史信息及精彩拍品。
周世宗柴荣-图片源于网络
关于周元通宝去病救灾的传说,在一些古籍中都有记载。明末清初周亮所著见闻札记《书影》中“妇人手握此钱,可冶难产”;清代小说集《秋灯丛话》记载,清代顺治初年,湖北有人得疟疾,从古钱中捡出周元通宝,持之便愈。但关于它可入药治病的传闻,是因它的铸币原料与其他钱币不同。周元通宝的原料来源于销毁的佛像,被认为有佛性而赋予的神奇功能。
显德六年(959年)后周疆域图-图片源于网络
周元通宝用销毁佛像铸造,跟周世宗柴荣推行的灭佛政策有关。周世宗柴荣是五代后周的第二任皇帝,在位仅五年(954-959)。尽管在位时间较短,柴荣被认为是一代明君。它爱戴人民,积极发展经济,开疆辟土。因其杰出的军事才能,差点结束唐末以来割据的局面。唐末五代以来,连年争战导致的民不聊生,周世宗为发展经济积蓄力量,采取了各种举措,其中就有灭佛。
在当时,因战争纷纷,百姓苦不堪言,从而在佛教中求安慰,寄托来生。于是佛教日益盛行壮大,越来越多百姓出家成为僧尼,这样不仅影响农业生产、从军人数,寺院占有了许多田产成为地主,严重削弱财政收入和中央集权。在这样的背景下,柴荣发起灭佛运动,史称“显德毁佛”。在此之前,历史上也曾有过三次著名的灭佛运动,分别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宋李炎,它们与周世宗柴荣共称“三武一宗”。
五代十国周元通宝背月
图片来源:首席数据中心-安徽邓通2023年秋拍-钱币专场
五代时期,一方面是因战乱造成的铜矿遭废弃,另一方面佛教兴盛,铜料被用于造铜像和器物,铸币原料紧缺。历代都想出各种方法应对钱荒,如“短陌制”、铸造铅锡劣质钱币等。显德二年(955)四月,周世宗柴荣下诏开始灭佛运动。废佛之风席卷全国,年终统计,废寺院3千多所,还谷僧尼6万余人。这场大规模灭佛,同样也为了解决当时的钱荒,增加铸造铜钱原料的问题。在解决铸币铜料后,柴荣仿开元通宝和汉元通宝铸造了周元通宝。
五代十国周元通宝合背
图片来源:首席数据中心-上海泛华2015年秋拍-铜币/古钱/纸钞
周元通宝是毁佛所铸,钱文和铸造精美,再加之周世宗被视为“五代十国第一明君”,后世便认为用佛像铸造的周元通宝具有佛性,有辟邪、祈福、厌胜功用。民间流传更是赋予它入药治病,保佑平安的神奇功效。实际上,古人早有用古钱治病的记录,《本草纲目》卷八《金古部-古文钱》:“古钱其铜焦赤有毒,能腐蚀坏肉。”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补充说:“古文钱但得五百年之上者即可用......”
五代十国周元通宝背龙凤
图片来源:首席数据中心-Teutoburger2016年2月(#99)-中国钱币
在厌胜钱中,周元通宝也较为常见,还是因由早佛像所制,被贴上“佛性”标签,除周世宗柴荣铸造的行用钱以外,民间也私铸了很多以“周元通宝”为钱文的厌胜钱。这些厌胜钱背面常铸有龙凤、星月等吉语或纹饰,寓意吉祥、辟邪趋吉、实现愿望。
声明:首席收藏网(shouxi.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任何媒体或个人未经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