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末到民国,许世英宦海浮沉60多年,屹立不倒,堪称奇迹。
他年轻时和李鸿章的孙子是好友,李鸿章对他的评价是“一生将贵寿无极”。
事实证明,李鸿章没看走眼。
而在冥冥之中,老天似乎故意安排了这爷俩在错位时空产生了交集,不过,情形不太一样。
许世英和李鸿章都代表清廷出访过法国,而且都受到追捧。不过,原因却是各异。
李鸿章被法国人追捧,是因为他轩昂之器宇,和随口哼唱出的“代国歌”。而许世英受到法国人的追捧,而是因为他在巴黎看了场脱衣舞。
当时,演出结束后,法国记者想为难一下他,便问他观感如何。而许世英的回答堪称外交辞令的典范之作。
那么,这许世英到底有何本事,能纵横晚清、北洋、民国三朝官场?
而他在巴黎,又是怎么评价脱衣舞的呢?
晚清俊才
许世英是安徽池州的东至县官港镇许家村人,出生于1873年,也就是同治12年。他老家现在已经被评为国家级森林乡村。
许世英的家境不错,8岁开始上私塾,且颇有“神童”的潜质。教书先生上课时,他总爱趴课桌上睡觉,可老师只要叫他起来背书,他却能一次不差地背出来。
一转眼到到光绪17年,已经19岁的许世英参加了县试,并不出意外地中了秀才。但是,从那以后,老天爷似乎要磨练他一下。他连续两次参加乡试,都没能考中举人,只拿了生员资格。
1897年,清朝要选拔一批优秀的生员,到北京参加廷试。25岁的许世英的运气终于来了,先考上了拨贡生,拿到了进京名额,然后又在廷试考了个一等,顺利补了一个刑部的七品缺儿。
从那以后,许世英潜心研究法律,办案既快又准,搞定了不少冤假错案,很受上司器重。
李鸿章的孙子李国杰和许世英是好哥们儿。有一次,许世英在李宅巧遇李鸿章,爷俩谈的很投机。当时恰逢甲午新败,李鸿章刚顶着卖国贼的帽子签了“马关条约”,非常郁闷。
许世英一边安慰老前辈,一边建议他“急流勇退”。
闻听此言,李鸿章是沉思良久。
转天,李鸿章对李国杰说出了对许世英的评价:人小而胆大,位微而言高,神清且气爽,日后将贵寿无极。
事实证明,李鸿章确实眼光独到。
1900年初,许世英的老乡~四川布政使周馥请他去四川任职。6月,许世英到了成都。当时,义和团势头正盛,和外国人打成一锅粥。周馥就劝他还是回北京为好,趁着朝廷用人之际,博个更高的功名。
俗话说,听人劝,吃饱饭。
许世英觉得周馥的话在理,便立刻动身,往北京赶。结果,在半路上,他就听说八国联军已经攻北京,慈禧和光绪都跑到西安了。于是,他当机立断,在10月赶到了西安,并在半年内麻利地处理了4000多件陈年积案。
在跟着慈禧和光绪返京的路上,他又不辞辛劳,处理了沿途很多百姓的诉状。
1905年10月,许世英被提拔为新成立的北京外城巡警总厅的行政处佥事。在转年的年终考试中,他拿了头名,并受到了慈禧和光绪的召见。
慈禧一看许世英简历里有西安那段,大悦,就对光绪说:“这许世英还是咱娘俩共患难的人呐!”于是,许世英被破格提拔成了4品官。
1907年4月,东北实行新制,许世英也调任到东北,担任了审判厅厅丞,相当于如今的高级法院院长。在此任上,许世英正式在法律界崛起,成为官场高层公认的司法奇才。
在此期间,他在一次应酬中,认识了一个日本高官。此人正是日后积极主张侵华的日本首相,时任日本驻奉天领事的广田弘毅。
1910年,许世英受命出访欧美,考察各国的司法制度。在巴黎期间,他被邀请观看了一场脱衣舞表演。
那时,在外国人眼里,中国人落后、封建、保守、呆板。所以,有个记者在表演结束后,就当众询问许世英对这这场表演有什么观感。明摆着,这就是想让中国人丢脸。
而许世英略微沉吟了一下,笑着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北洋重臣
许世英到底是怎么回答记者的提问呢?
说出来,简直让人拍案叫绝!
他笑道:“这表演是不错的消遣,而且吧,还能让贵国增加人口。”
细品,仔细品!
就问这回答高不高?
这机智的回答既表示出对法国人和法国文化的尊重,又以幽默的方式化解了现场的尴尬,不但维护了中国的形象,其实,还顺带损了法国人一下。你们法国男人就爱看这玩意儿,肯定能让老婆多生孩子!
第二天,许世英的话就上报了,法国上流社会纷纷夸赞这位中国外交官的风趣和机智。就这样,许世英也和当初访法的李鸿章一样,为风雨飘摇的清廷和破败不堪的祖国维护了最后一点体面。
其实,在日常生活里,许世英也是个懂幽默的人。如今网络流行的一个段子,追根溯源,其实就是他搞出来了。
许世英(左)
有一次,他和一个老友闲聊。这位老友夹着雪茄说自己抽了一辈子烟,抽没了好几座房子还有好几辆车。许世英则说:“我不抽烟,也照样没房子,也没车。”
说罢,两人笑得前仰后合。
许世英看完脱衣舞回国后,立刻把考察各国的心得写成奏折,呈报给朝廷。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让许世英是心灰意冷。
不久之后,辛亥革命爆发。当时,许世英在山西任提法使,在看清时局后,他选择了支持袁世凯,逼溥仪退位。很快,大清亡了,但许世英作为学贯东西的法学专家根本不用发愁失业。
袁世凯当了民国总统后,许世英历任最高法院院长、内阁司法总长,对近代司法改革做出了很多贡献,还和老乡段祺瑞成了把兄弟。之后,许世英在各种职务上来来回回,但至少都是省级大员。
在福建当巡按使期间,他不但重视教育,还修桥补路,为福建的教育和交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在此期间,他也有一个很大的污点,那就是当老领导袁世凯想复辟时,他还致电劝进。
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大权在握,许世英也重回权力中心,成为皖系智囊的中坚人物,同时还是帮段祺瑞操控国会选举的安福会骨干参议院。这也算是他人生的第二大污点。毕竟,安福会公开贿选,搞得名声实在是太差了。
不过,这也能理解,民国初年的风云人物,谁还没点黑历史。孙国父为了革命,不也和日本人签了连袁世凯都不敢签的条约。
1921年,许世英出任安徽省长。
他在任期间,安徽督军倪嗣冲的势力在省内是肆意妄为,其侄倪道烺还拿300万公款,操纵各县议员的选举,把自己的亲信全都弄进了省议会,他自己的野望则是当上“民选”省长。这在省内掀起轩然大波。
了解此事后,许世英决定宣布选举无效,以维护法律的尊严。而倪道烺则怂恿党羽持枪威胁。即便如此,许世英还是公开宣布议会改选。随后,倪道烺继续死亡威胁,还煽动贿选议员闹事,告到了北京。
但是,许世英誓死不退,最终取了反贿选斗争的胜利。
此外,许世英还在皖北大力推动禁毒运动,把大量种鸦片的土地改回农田。
1924年10月,为了扳倒直系吴佩孚,许世英代表段祺瑞南下韶关,面见孙中山,共商讨伐直系。因为在推翻满清的革命中,两人也算战友,所以彼此互相钦佩,惺惺相惜,相谈甚欢。在许世英从韶关返回上海时,孙中山亲自送行,在火车站又和他畅谈了6个多小时。
结果,计划赶不上变化,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倒戈的冯玉祥在10月23日发动北京政变,搞垮了直系,顺便还把溥仪轰出了紫禁城。
1925年12月,“三造共和”的段祺瑞任命许世英为国务总理,不过,这个差事可不好干。段祺瑞政府财政紧张,许世英挖空心思,到处搞钱,才给段祺瑞政府又续了一年命。
1926年2月,许世英实在扛不住了,只能辞职。5月13日,段祺瑞也因为“三·一八惨案”,不得不野,由许世英陪着,辗转到了上海。
在上海期间,许世英安心当了寓公,每天除了打麻将,就是练书法,绝不过问政事。
不过,作为“政坛老将”,许世英怎么能耐得住寂寞?
万民生佛
杜月笙年轻时曾经在上海的一品香大旅馆门外卖过荸荠。而许世英经常会住一品香。每次他的汽车开到时,杜月笙总会拎着好几串削好的荸荠走到他车旁边。
许世英呢,也不问多少份量,便直接塞给杜月笙一摞钱。不过,他出的钱能买好几倍杜月笙的荸荠。一来二去,俩人就熟了。
等许世英在上海隐居时,杜月笙已经是青帮大佬。于是,在杜月笙的引荐下,许世英成了蒋介石的幕僚,并在上海积极配合北伐。
1928年10月,终于爬上权力巅峰的蒋介石任命许世英为赈务委员会的委员长,主抓全国社会救济。当过国务总理的许世英也不挑食,在这个职务上,兢兢业业地一干就是8年。
1936年,许世英的老熟人~广田弘毅在“二二八兵变”后当了日本首相兼外务大臣,其并吞中国的阴谋已经昭然若揭,但蒋介石还是继续对日搞绥靖,对内打我党。
他知道许世英和广田弘毅早就认识,就想让许世英通过这层关系,搞定和日本的妥协。
3月底,63岁的许世英临危受命,担任驻日大使,乘船前往日本。
期间,他对广田弘毅针锋相对,据理力争。但怎奈中国处于全面劣势,凭他一己之力,根本改变不了任何局势。
1937年初,许世英愤然降下驻日大使馆的国旗,登船回国。
回国后,他担任了全国赈济委员会代委员长,为抗战四处奔走,努力解决灾民的生计和安置,民间把他赞为“万民生佛”。
全国解放时,许世英已到香港休养。周总理曾力邀他回归大陆。但因为自己岁数太大,加上夫人反对,许世英最终没能成行。1951年,他们夫妇前往台湾。不过,许世英在1950年派儿子返回北京,参加了革命。
1964年10月,许世英在台北因病去世,高寿91岁。
许世英这一辈子,虽然很多人说他没干过好事儿,但也说不出他干过什么坏事儿。其实,他人不错,也确实干了不少好事。
许世英一辈子为人谨慎、自律,反对奢靡,且对朋友能两肋插刀。据史料记载,他在大陆值钱点儿的私产,只有黄山的一座小别墅和老家的祖屋薄田。
不谈立场,单和其他晚清、民国的大员相比,许世英还真算得上廉洁奉公。
素材来源:
西部文明播报《外交官应邀去看脱衣舞,看完记者问他感受如何,回答真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