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周总理病危,他让秘书通知《辞海》编委员,一定要将他编入,并注明党员身份。
他是谁?
袁世凯弥留之际,咬牙切齿地骂道:他误我!
他是上海黑帮头子杜月笙的私人顾问。
他是蒋介石的结拜兄弟,秘密高参。
他的名字叫杨度。
为何他离世50年后,他的党员身份才被揭开呢?
01
杨度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军人家庭,为什么这么说呢?
当年湘军在湖南招兵买马,扩充兵力,杨度的祖父加入了湘军,靠参军维持生计,尝到了甜头,于是也让他的大伯杨瑞生加入了湘军。
杨瑞生从湘军里的一个草根,做到了朝阳总兵,在杨家来说也是最大的官了。
杨度的父亲去世早,杨瑞生没有儿子,就将杨瑞生过继到了自己的门下。
杨瑞生很重视杨度的教育,杨度也非常争气,考中了秀才。
图|杨度
光绪二十七年,杨度参加科举时,光绪在保和殿御试,梁士诒考中一等第一名,杨度考中一等第二名。
按照惯例,慈禧要打听状元的来历,一打听:梁士诒是梁启超的兄弟,与孙中山是同县人,名字里还带了康祖诒的“诒”字,康祖诒就是康有为的原名。
慈禧一琢磨:这梁头康尾,与孙中山还是同乡,一听就不是什么善辈。
慈禧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不支持变法,她的统治依靠的是保守派。
因此,只要与维新派有关,慈禧就头疼,于是不分青红皂白,取消了这次考试的结果,并撤换了阅卷大臣。
杨度的科举之路也破灭了。
杨度因此对清廷的腐败失望透顶,于是他在大伯的支持下,前往日本留学。
在日本他结识了黄兴、陈天华、宋教仁等先进人士,并在这些人中威望也特别高,一度孙中山还邀请他加入同盟会。
但是杨度认为革命的破坏性比较大,所以他主张君主立宪。
他没有加入同盟会,他却将黄兴介绍给了孙中山,使得孙中山与黄兴这两个革命领袖强强结合。
从日本回国后,杨度又被人引荐给了张之洞,支持戊戌变法。
可惜戊戌变法也以失败而告终,杨度因受牵连辞官。
不甘平庸的杨度再次去了日本,并在梁启超的影响下写出《湖南少年歌》:若中华国果亡,除百姓湖南人尽死!
因为这首诗,他还获得了一个叫千惠子的日本女子的青睐,不过两人的爱情最后也无疾而终。
但可以从这首诗中看出杨度救国救民的决心。
02
杨度参加保路运动,得到张之洞的支持,因收回粤汉铁路声名鹊起。
他把黄兴介绍给孙中山,自己却不赞成孙中山的思想。
他支持君主立宪,引起了清廷的注意。
他创办《中国新报》月刊,启动自己的君主立宪计划。
他被奉为“帝师”,并支持袁世凯称帝。
他住在黑帮头子杜月笙提供给他在租界的安全住所,却用它来掩护革命党人。
他深受袁世凯的器重,他为袁世凯出谋划策,并与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一起谋划袁世凯的称帝流程。
图|袁世凯
后来,袁世凯的称帝道路成了一场闹剧,袁世凯做了88天皇帝后,在一片讨伐声中病亡。
在临终时,袁世凯还大骂:杨度误我。
话说回来,袁世凯如果不是自己有贪欲,又怎么会在杨度与长子袁克定的怂恿下称帝呢?
在袁世凯称帝大戏落下帷幕后,杨度的声誉也受到了影响,他也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据说他遁入空门,成为了虎禅师。
另一方面,袁世凯的称帝大戏落幕后,杨度也从中看到了民心所向,时势发展。
他做虎禅师时间也不久,国难当头,他不可能坐视不理。
他再次投奔革命,继而结识了李大钊、周总理等革命人士,受李大钊的先进思想影响,他通过周总理秘密入了党。
1927年,李大钊被捕,为了营救李大钊,杨度四处周旋,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图|李大钊
同时也让万分悲痛的杨度看清了北洋军阀的嘴脸,他们并不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而是一群中饱私囊的人。
他被李大钊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所感动,并变卖了自己在青岛的房产,将钱用来救济像李大钊一样的为革命献身之士的家属。
因为杨度的善变,在政界大家也质疑他见异思迁,没有立场。
杨度却说:谁的事业成功我帮谁,谁能救中国,我就去帮谁。
在不确定哪条路是正确的时候,杨度虽然没有站谁的队,但他却始终有一条底线,谁为国家和民族好,他就跟谁站在一边。
03
杨度入党后,因为他的身份特殊,在周总理的建议下,他的身份一直保密。
因为他一直活动在各方人士之间,周总理建议他利用自己的优势,为我党提供情报。
周总理派夏衍与杨度单线联系,他将情报装在用火漆封印的大信封里,通过夏衍交给周总理。
虽然夏衍一直与杨度单线联系,但除了周总理知道他的身份外,夏衍也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皙子先生”。
杨度支持袁世凯称帝是他的一段抹不去的黑历史,有人说,他主张宪制;也有人说,鼓动袁世凯称帝是他的政治手段,其实是鼓动袁世凯快速走向灭亡。
欲让其灭亡,必让其疯狂。
无论怎样,杨度终其一生都在为中国寻找出路殚精竭虑,他还撰写了《中国通史》,不过因为疾病,他没有完成这部作品,便去世了,享年57岁。
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他亲手为自己写下一副挽联:
帝道真如,如今都成为去事;
医民救国,继起自有后来人。
杨度1931年去世后,他的党员身份仅是通过周总理等少数人口头传递,并没有书面证明。加上战乱影响,和一些特殊原因,杨席的身份一直没有公开。
1975年的国庆节后,重病缠身的周总理特地嘱咐秘书,让秘书通知上海辞书出版社的《辞海》修订编辑委员会,将杨度的名字写入条目,并注明他是一位党员。
自此,杨度是党员的身份才正式公开,并刊登在《人民日报》上。
回顾杨度的一生,他说这一生做的最错的两件事是:第一,在日本拒绝了孙中山;第二,坚信中国应该有一个皇帝。
但每代人有每代人的使命,在野蛮的世界丛林中跋涉,谁也不知道沿着哪条路走能生天。就需要不停的去探索,而杨度就是众多的探索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