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修行,就越贫穷”,你身边有这样的现象吗?

有些人在接触了一些关于灵性的知识之后,开始变得满嘴都是高级的大道理,张口闭口都是“光”“爱”之类的,但他们只是把“四大皆空”当作一种逃避的借口,工作也不好好做,也不好好经营人际关系,用“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来洗脑自己,觉得自己只要专注内在,就能改变外在,能远离世俗的烦恼,结果生活反而越过越糟。

其实道理是没错,但是千万要注意这样一个陷阱:别让本该能帮到我们人生的一些理论,变成逃避现实的幻梦。

所谓修行,不是让我们不是让你沉浸在“心想事成”的幻梦里,而是要更加明确今生的责任,懂得很多道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敢于面对现实,真正活出自己,做自己热爱的事业,去创造价值。

很多人都是在现实中受了挫折,转向神秘学寻找意义和寄托,他们核心诉求不是寻找真理,而是找到一个安慰自己的故事。

我自己开始接触灵性的契机其实也是这样的,在现实不如意的时候,仿佛在身心灵的世界里找到了救命稻草,知道原来可以通过内在的调整去改变外在的境界。人性的懒惰便是如此,当你知道可以通过冥想、吸引力法则、抄经、念咒等等方式去改变命运,免除现实世界的考验,就很容易滑向这种“走捷径”的方式。

我做了很多所谓“修行”的事情,是不是积累了福德我不知道,但我的现实生活并没有变好。我是忘记了,修行是修“行”,不是修“幻想”,实际行动,才是链接你与神明的数据线。如果有神明的话,就算他们已经准备好帮助你了,没有这根数据线怎么能行呢?

前两年《新周刊》有一篇文章《加入灵修后,他们从裸辞到负债百万》,里面有个例子是讲一个女孩,她很想写作,但她采取的方法是花大量时间去做清理疗愈,希望这些动作能帮她显化写作事业,但她却没有动手去写任何一篇作品,或是投简历去试着找一个与写作相关的工作。

我们内在的伤痛、焦虑,空缺……如果不如实地去面对,去接纳,无论读多少书上多少课,做多少冥想、清理,它们都还会在。



(绘画:孙琬童)

现代神经科学也揭示:当我们采取具体行动时,前额叶皮层会释放多巴胺,形成正向反馈循环。

“心想事成”不是神明的偏爱,而是赋予行动者的奖赏机制。就像程序员编写代码会触发系统响应,行动本身就是向宇宙发送的最强信号。

在行动的过程中,修行的加持,可以让心念更平静,让精神力量更强大,从而能有力量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挑战苦难,接纳发生的一切,从而更快地再出发。

这个时代真正的成就者,可能不是什么理论水平很高的高僧大德,而是一个把事业做得很大,利益无数人的实干家。

每一个人都是“天选之人”,但前提是你愿意去努力,愿意在事上磨练。

真正的修行从来不是为了逃避,而是为了面对,意识到自己有什么问题,扛起责任,才是真正的觉醒。

我们不必等待神明的WiFi信号,当双脚开始丈量大地时,“心想事成”的数据线已然接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