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2月21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应急演练”在南京举行。演练就在一块大屏幕上展开,无需准备各类应急设备,也没有事先制定应急预案,就连演练的“指挥官”也不是真人。

当天,南京市应急管理局、南京市数据局与擎天科技联合发布了全国首个垂直领域应急管理政务大模型——“宁安晴”。在发布现场,技术人员点击鼠标,演示了“宁安晴”大模型的“安全风险耦合评估”“灾害防控精准靶向”等功能。

“在某天夜间面临暴雨灾害时,如何对危险房屋和受灾人员采取靶向防控措施?”技术人员将上述问题输入后,“宁安晴”迅速分析知识库里关于暴雨应对的文件,用最短时间形成精准聚焦相关区域暴雨灾害的“集成式”应对方案,全面排查危房和建筑工地、设置警示标志、安排专人值守、提供紧急避灾场所、妥善安置群众、发放救灾物资……措施精准高效。

记者从南京市数据局了解到,“宁安晴”是基于南京政务云部署的DeepSeek-R1-671B满血版大模型深度定制开发,是“我的南京”政务版第一个专业部门智能体。采用南京政务云本地化部署,数据全链路加密并通过等保三级认证,确保敏感信息不出域。其技术架构深度融合南京市数据局在算力虚拟化领域的创新成果,资源利用率较传统模式提升30%以上,性能损耗仅7%,为大规模政务应用提供了高效、稳定的底层支撑。


“宁安晴”聚焦应急管理领域传统痛点,依托千亿级参数大模型,深度融合南京应急管理“181”平台及20余万件法规标准、应急预案、事故案例、条规术语解释等海量数据,AI重塑应急管理体系。该模型初步具备了风险耦合评估、执法调查智能辅助、事故救援提质赋能、灾害防控精准靶向、应急决策智力支持等六大核心能力,实现从风险预警到应急处置的全链条智能化治理。


眼下,“宁安晴”已实现对南京市全域的全覆盖,标志着南京在“AI+政务”融合创新领域迈出关键一步,为特大城市安全数字治理提供有益探索。未来,南京将深化“宁安晴”在自然灾害预警、跨部门协同指挥等复杂场景的应用,推动应急管理从“智能辅助”向“自主决策”演进,为构建安全韧性城市注入新动能。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聂伟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