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网购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7天无理由退货”的规定一度被视为消费者权益的“守护神”。

然而,近年来,这一规定却逐渐演变成了部分消费者“薅羊毛”的利器。

为了应对这一乱象,国家出台了全新的《售后服务 无理由退货服务规范》标准,并将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那么,这项新规定都规定了什么呢?消费者以后还能否无忧退货呢?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来源于网络,为增加文章的可读性,部分内容存在润色。如涉及版权问题,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退货新规定·】——»

新规定的适用范围很广,包括了非现场销售(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和现场销售的无理由退货服务。

可以说,只要涉及无理由退货,这个规定就管用。



对于经营者,新规定提出了具体要求。

非现场销售的商家得制定一套退货商品的检查和处理流程,不能随便把不退货的商品种类增加太多。

同时,对于真的不适用无理由退货的商品,必须进行显著标注,让消费者一目了然。



更重要的是,这些信息必须在营业场所醒目位置展示,并主动告知消费者。这就避免了消费者购买后才发现无法退货的尴尬情况。

退货条件也有了更明确的规定,新规定列出了不适用七天无理由退货的商品种类,比如定制商品、鲜活易腐商品等。



这样一来,消费者在购买这些商品时就会更加慎重。同时,对商品完好性的判定标准也做出了规定,避免了之前的模糊地带。

比如,衣服穿过、电子产品使用过度等情况,可能就不再符合退货条件。

退货时限方面,非现场销售商品仍然保持七天的退货期限,这保护了消费者的基本权益。



而现场销售商品的退货时限则由经营者自行确定,这给了商家一定的自主权,也符合不同行业的特点。

新规定还要求经营者建立退货商品检验和处理程序,并对退货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这意味着,以后退货可能不会那么容易了。退货工作人员会更专业,对商品的检查也会更严格。



随着新规定的出台,不少商家终于松了一口气,仿佛看到了曙光。

这些年来,“七天无理由退货”政策虽然保护了消费者权益,但也让一些商家饱受“薅羊毛”之苦....



«——【·大肆“薅羊毛”·】——»

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上的商家们可谓是首当其冲,他们面临的不仅是正常的退货,更多的是各种花样百出的“薅羊毛”手段。

这些行为不仅让商家蒙受经济损失,还严重影响了正常经营。



最让商家头疼的莫过于“空包退货”,有些消费者收到商品后,将空包裹寄回给商家,骗取全额退款。

更过分的是,有些“机灵”的买家竟搞起了“偷梁换柱”的戏码。他们先在正规网店买新鞋,等鞋子一到手,就把自己的旧鞋偷偷塞回包裹退回给店家。



然后,他们就把那双崭新的鞋子拿到二手市场上去卖,这样一倒腾,既赚了差价,还白捞了退款。这种行为不仅是欺骗,更是触犯法律的红线。

还有一些消费者,打着“七天无理由退货”的旗号,肆无忌惮地“使用后退货”。

比如,在儿童节前夕购买童鞋,活动结束后将已磨损严重的鞋子退还。这种行为虽然没有违法,但严重影响了商品的二次销售,让商家损失惨重。



更可怕的是,有时候退货并非个人行为,而是有组织的集体行动。

一家网店曾遇到400多条裙子被批量退回,直接亏了将近8000块。

更惨的是,这种大批量的退货会让店铺的退货率猛增,排名往后掉,权重下降,时间久了还会影响店铺的正常生意。



一些的买家还发现了利用运费险赚取差价的门道,他们从直播间购物后,找便宜的快递退货。

比如用5元的价格退货,却能收到运费险10元的补贴,轻松赚取5元差价。

有人甚至将这种操作发展成了一门“生意”,专门租仓库规模化操作,薅运费险的羊毛。



更有甚者,通过不断注册新账号,频繁下单再退货,以获取运费险赔偿。

即便平台对退货异常用户进行限制,但注册新账号成本低,“羊毛党”依旧我行我素。这些行为不仅给商家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损失,还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一些小商家可能因为一次大规模的恶意退货就倒闭了,多年的心血付之东流。

而那些勉强支撑下来的商家,为了应对这些风险,不得不提高商品价格,最终受害的还是广大诚实的消费者。



«——【·利益的平衡·】——»

如今,新规定的出台,无疑给了商家们一份保障,一份安慰。

但这并不意味着天平完全倾向商家一方,恰恰相反,这个规定巧妙地在商家和消费者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对消费者而言,新规定实际上是一个好消息。

知道购买的商品如果不满意可以退货,消费者自然会更有底气去尝试新产品,这就是所谓的“后悔权”。



网购一件衣服,收到后发现尺寸不合适,可以轻松退货。这种灵活性让消费者更敢于尝试,也间接促进了市场的活跃。

同时,新规定约束了商家的行为。要求商家明确标注不适用无理由退货的商品,避免了消费者购买后才发现无法退货的尴尬情况。



买了一件衣服,穿了一次后发现不喜欢,却被告知这是定制商品不能退。有了新规定,这种情况将大大减少。

对商家来说,新规定无疑是一个福音。它明确了退货的边界,比如已经使用过的商品可以不予退货。这从源头上遏制了“使用后退货”的行为。



规范的退货流程也让商家有了更多话语权,对于明显是恶意退货的行为,商家可以拒绝。

不仅如此,新规定还建立了一个中立的平衡机制,要求建立监督评价体系,让消费者可以对商家的退货服务进行评价。

如果有商家滥用权力,拒绝正当的退货请求,很快就会在评价中暴露出来。



同时,新规定强化了平台的责任。电商平台不再是单纯的交易场所,而是要承担起监管的责任。

它们需要监督商家是否遵守规定,处理消费者的投诉,甚至在必要时对违规商家进行处罚。

这种多方面的平衡机制,既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又给了商家应有的尊重和保护。



«——【·结语·】——»

当然,任何新规定的实施都需要一个适应期。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摩擦和争议。

但从长远来看,这无疑是在为建立一个更加健康、公平的市场环境而努力。

参考资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