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银川2月22日电(记者张宋红、马丽娟)人勤春来早,剪枝正当时。红梅杏,是宁夏固原市彭阳县的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也是当地农民增收的“金果果”。春耕备耕农忙时节,记者在彭阳县城阳乡杨坪村聆听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剪枝培训会。

  雨水节气刚过,春寒料峭,一场春雪悄然而至,六盘山下的杨坪村,山峦银装素裹,天地氤氲。

  晌午时分,村民杨文胡乱扒拉了几口饭,便披了一件外套径直向门外走去。“下雪咧,不吃饭,又要到哪去?”“村支书在群里说了,今天县上专家给咱教红梅杏剪枝,要紧得很。”杨文跟媳妇儿话音未落,便骑上电三轮扬长而去。

  “你这是要闹个百万富翁呀,下雪天也不闲着?”老远处,几位饭后闲逛的村民扯着嗓子冲着杨文喊道。“快来快来,看专家培训红梅杏剪枝。”不由分说,杨文拽着几个村民跳上三轮车,朝着培训地点一溜烟赶去。


  彭阳县林草局技术人员李院兵给杨坪村村民培训红梅杏剪枝。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

  “俗话说,北风吹,雪花飘,园艺工人上树梢,这就告诉咱们,现在是剪枝正当时。科学剪枝,能提高果实的品质和产量。”从彭阳县林草局请来的技术专家李院兵一张嘴就吸引了村民注意。只见他腰里别着锯子,一手拿着晾衣杆模样的拉枝器,一手握着剪刀。

  “大家认真听啊,这可关系到咱们今年的腰包啊。”杨坪村村支书张玮对着围观的村民们喊道。这位“90后”村支书是名大学生,也是杨坪村首个通过公开招聘上任的“外乡人”村支书。

  “这女娃攒劲得很,年轻人有想法,拍短视频把我们村宣传美了,去年红梅杏上市,给我们村直播带货卖了30多吨杏子呢!”杨文回头对记者小声说道。

  “修剪有口诀,‘脱裙枝’‘卸膀子’‘开窗子’‘摘帽子’”“树上新枝都是宝,千万不敢胡乱绞”“宁让树受伤,不让树留桩”“剪上不剪下,粗桩往下压”……李院兵讲得头头是道,老百姓听得热闹,不时提出问题。


  彭阳县林草局技术人员李院兵给杨坪村村民培训红梅杏剪枝。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

  不一会,眼前一棵枝丫繁茂的红梅杏树被修剪得清爽俊俏。“树靠根长,根靠营养,根旺盛,枝须才旺盛,两个相辅相成。”看着身边老百姓热情高涨,李院兵讲得也越来越起劲。

  “老杨头,你个‘老把式’,不是不信这一套嘛,今儿个听了咋样?”杨文对着身边60多岁的村民杨占礼开玩笑说。“不信不行啊,以前凭感觉,哪舍得剪掉这么多枝子,一个树枝得结多少果子呢,最后吃亏咧,结得稠了,都是碎蛋蛋,口感也不行,没卖上价。”

  李院兵的讲解话音刚落,杨占礼便抢着说:“李老师,把你请一下,到我家果园看一下能成吗?”“能成,我给你实地指导一下。”杨占礼一听,笑得合不拢嘴。说笑间,旁边几个村民也争相探过头,请专家去自家果园看看。


  杨坪村村支书张玮和团队在红梅杏果园里拍摄宣传短视频。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

  “李老师今天来咧,机会难得,一会给咱们村上这些果园把脉去,大家都有份。”张玮冲着不愿散去的村民说道。“走,走,快点咧。”十几个村民簇拥着李院兵走出种植园,向自家果园走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杨坪村一处温室大棚里,两棵去年冬天修剪过的红梅杏树,枝头几朵杏花已然绽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