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苦出身,名将风范

韩先楚是我国开国将帅中少有的常胜将军,在战场上屡战屡胜,一生无败绩,他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



我们看韩先楚将军的照片,如果不穿军装,就与农村那些爷爷叔叔伯伯们毫无区别。事实上,韩先楚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当过好些年的放牛娃,这与朱元璋幼时的经历类似。

稍大以后,为了谋生,他拜师学艺,成为了一名篾匠。可惜的是,韩先楚生活的时代太烂了,烂到普通老百姓食不果腹,毫无尊严,甚至是朝不保夕。

没法幸福生活,只能闹革命。14岁时(1927年),韩先楚就参加了黄麻起义,跟着我党为天下穷苦人打仗。



他参加黄麻起义时,加入的是农民军。3年后,他加入了孝感地方游击队,不久后还成为了班长,并在游击队时入党,打了3年游击战争,直到1933年才加入中国工农红军。

在农民军和游击队时,战士们的军事素养比不上正规军,面对强敌时,难免怯战,唯有韩先楚胆识过人,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向强敌发起进攻。

这种大无畏的气概,也总能感染身边的人,最终同仇敌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以弱胜强、反败为胜的奇迹。

此时的韩先楚,还没人认为他是名将,甚至认为他取得的胜利只是侥幸,但是他已经具备了名将的潜质:临危不乱,胆识过人。



常胜将军,屡战屡胜

韩先初加入红军后,起初不显山不露水,红军长征时还是一名营长。直到1934年11月26日下午,韩先楚所在的红25军遭到国民党强敌阻击,这是关乎红25军生死存亡的一战,也是韩先楚的成名战。

狭路相逢勇者胜,韩先楚竟然带领部队端起刺刀冲杀有骑兵的敌人队伍,近距离展开白刃战。在这种气势下,全军士气高涨,奋勇杀敌,最终打退敌人。

战后,政委吴焕先不胜感慨地赞扬:“唯楚有材,先楚为例!”之后,韩先楚打仗越来越厉害,他曾率部参加红军的西征,面对凶残的马鸿逵骑兵营,他也是连战连捷,还用缴获的马家军骑兵装备红15军团骑兵团。

抗战时期,韩先楚在日本鬼子前从未吃亏,这在将星如云的八路军队伍中,也是非常罕见。115师344旅688团的副团长韩先楚的大名,不仅我军上下听之敬服,连日军也闻之胆寒,因为鬼子5次与韩先楚所部展开血刃战,每一次都是损兵折将,丝毫占不到任何便宜。



日本投降后,韩先楚带领抗日军政大学学员一大队到东北,参加建设东北根据地。1946年,他出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副司令员,新开岭之战,开创了东北战场中国人民解放军一次作战歼国民党军一个整师的战绩,毛主席为此亲自起草嘉奖电文。

韩先楚戎马一生,诸如此类的战役数不胜数。从东北打到海南,韩先楚的部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被称为“旋风部队”。

更厉害的是,1950年,韩先楚创造了56天解放海南岛的奇迹,同时也用56天创造了解放军军史上大规模登岛的成功案例。

抗美援朝时,韩先楚成功突袭汉城,抓住战机果断渡过汉江,迫使联合国军退守三七线外,歼敌1.2万余人!为此,我军称他是前线最好的指挥官,美军称他是美国人最敬佩的中国将军。

1955年授衔时,韩先楚原本是要被授予中将,在毛主席的提议下,他被授予上将。他的战功太大,即使不考虑任何政治因素,授中将难以服众。



落选司令,毫无怨言

我们都知道东野改成四野时,下辖四个兵团,分别是12、13、14、15兵团,司令员分别是萧劲光、程子华、刘亚楼,这三个兵团司令是各纵队毫无争议的司令。

唯有15兵团司令邓华,大家意见不太一致。因为,邓华在漫长的革命时期,很多时间都是在做政工方面的工作,也十分优秀。不少人倾向于让韩先楚做15纵队司令员,毕竟,韩先楚可是出了名的常胜将军,更是有名的猛将。

但是,最终还是邓华在1949年被任命为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司令员,呼声颇高的韩先楚“落选”。



相比而言,邓华的资历更深,他身上还有一个优点:稳重。这是许多四野猛将们所欠缺的。另外,四野猛将如云,邓华其实不仅擅长政工,而且指挥打仗也是一把好手。

只是相比韩先楚,打仗方面显得稍弱罢了。但是,无论谁出任兵团司令,都是为了革命工作,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不会在乎这些的,他们干革命,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祖国和人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