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春节,总是和红红火火紧紧联系在一起。春节时的清晨,总会被“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叫醒,踩着一地的红色鞭炮屑,和小伙伴东奔西走,随着咚咚的鼓声,跟着社火队的步伐,看一场场从正月初一一直演到十五的热闹社火,不论是桃红柳绿的服装,还是热情生动的表演,或是形象多样的芯子社火,都总让人在绚烂的色彩和澎湃的激情中感受到节日的喜庆和欢愉,也是关于节日最深刻最美好的记忆。
成年以后,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居住环境的改变,那样热闹祥和的年节似乎只存在于记忆里,而“巳巳如意铜川年”2025年铜川市社火创新大赛暨闹元宵民间社火展演活动,则将我们带到记忆里的“年味”现场,让“中国年”的喜乐祥和顷刻具像化!
展演活动从午后一点开始,展演形式是定点表演和行进中表演相结合。市民们走上街头,守候在道路两旁的观演区,等待着彩车和社火巡演队伍的精彩呈现。据朋友说,这次社火展演的规模性和创新性都远超之前,共有43支表演队伍、15辆彩车、3500人参与表演。看着身边手持气球的儿童,鬓边银发的老人以及谈笑风生的青年,我满怀期待地与众人一起翘首等候。
远处的鼓声响起来了,伴随着主持人铿锵有力的解说,第一辆彩车缓缓向我们驶来。那是一辆以“奋进铜川 扬帆远航”为主题的彩车,党旗昭昭,高楼叠起,萌蛇穿梭于祥云之间,展示着己巳蛇年里铜川更加奋进积极的姿态。随后,军乐合奏唱响,气势恢宏的鼓乐声令人心潮澎湃。
黄色矿工帽造型的彩车紧随其后,矿工帽的背后是巨大的耀州瓷造型,车身上的机械臂和轮毂模型充满了科技感,色彩斑斓的车身之间被祥云包围的“铜川”两个大字缓缓出现,引得众人惊叹,一辆彩车,立体呈现了铜川煤城的历史与现在。虎虎生风的武术,绚丽灵动的街舞,衣袂飘飘的汉服秀,粉墨登场的梨园戏子,好一台融合大戏,刷新了人们对传统社火的认知。
9条舞动的彩色巨龙晃花了人的眼,龙腾盛世的气势在百米长街上不断蔓延。龙腾过后,由100名机关干部群众、24名孩子组成的《打连钱》队伍激情澎湃地上场。在社火领域,宜君县“打连钱”的声誉颇为响亮。它不仅位列非遗名录,也曾经参加全国秧歌展演,荣登国际艺术节舞台。木杆两端凿孔缀上的数枚响钱叮当作响,融音乐、舞蹈、武术于一身的表演丰富喜庆。演员们或对打,或跑场,或击地而舞,还原着中华传统中拜四方的习俗,演绎出安居祥和的农耕与丰收场景,活泼可爱的孩童表演让表演更添活力。
威风凛凛的龙狮表演,热闹非凡。作为祥瑞的代表,记忆里的年节时刻总少不了“龙”与“狮”的身影,而由9条巨龙和10只大狮子、20只小狮子灵动共舞的场面则十分难得。作为非遗项目代表,变幻多端的队形和利落矫健的步伐,让蛟龙出海,狮舞新春变得真实可感。
排灯舞开始了!距今已有200余年历史的“跑排灯”是省级非遗项目,只见舞者们背插长柄纸花,神采飞扬(参数丨图片),舞步欢快。紧接其后的八阵鼓表演同样引人瞩目,身着华丽古代战服的鼓手们身形矫健,在不断地队形变换中演绎出力道十足的鼓舞,别样而少见的表演传递着传统文化的悠久精深,引得观众喝彩不断。
桃红柳绿的大秧歌伴随着欢快的锣鼓、唢呐声喜庆登场,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竹马排灯以势不可挡的步伐到来。身系竹马道具的演员们来回游走,奔腾跳跃,绘制着各式美好祝福与靓丽金蛇、银蛇的排灯在队伍间不时出现,精彩万分。紧跟而至的战舞方阵在铿锵有力的鼓声中威猛矫健,气壮山河。旱船启动,紧锣密鼓、驰骋奔腾的“跑马”演绎传神展示了出征得胜的喜庆情节。
当高悬的马灯亮起,我们前行的道路也随之被照亮。喧天的锣鼓迎接着美好的新春,别样的“火亭子”展示着节日的喜乐。作为省级非遗保护内容,耀州火亭子素来以造型多样著称。由工匠们用铁丝、竹篾灯精心勾勒的造型主干,配以芯架,加上各类装饰,历经上色和绘制,各样鲜活生动的人物、景致便得以呈现,巧妙的是,“火亭子”的内部可以放置灯光,每到元宵佳节,人们点亮火亭子,近看远看,都是一道美轮美奂的独特景致。面前的火亭子方阵里,麻姑献寿、梁祝化蝶、大象太平等依次出现,代表着人们内心的无尽期许和欢欣。
“红星闪闪放光彩······”小红军们昂首阔步,红拳方阵身手矫捷,而“药王养生功十三法、手拍鼓”则在欢庆之余,不仅让人领略到铜川康养之城的内涵,也不自觉地跟着学习了起来。有趣的是“闽台‘三太子’方阵”,本是闽台地区传统民俗节目中的经典形象,却在北方小城突破传统界限,化身“电音三太子”,为人们带来欢乐和祝福。最让孩子们惊喜地莫过于手拿彩烟跳舞的机器人和放飞气球环节,此起彼伏的欢呼声练成一片,现场瞬间化作欢乐的海洋。
喜乐迎春,春风送喜,热闹非凡的社火展演用最为朴实生动的方式,书写着人们对于未来的美好向往,也不断演绎出传统文化全新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