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在顿巴斯地区取得战术突破,距离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边境仅剩5公里,就即将打到乌总统老家。俄军第8集团军已调往科斯蒂安季尼夫卡方向,部署新一轮进攻。
俄军投入大量高爆航空炸弹与240毫米重型火炮,针对乌军防御阵地实施打击。俄军还在实战中大规模使用温压弹,用于摧毁地下掩体。
俄军在顿巴斯地区采取“多点突破、重点突击”的策略。在主攻方向外,俄军还在周边展开小规模进攻,分散乌军防御力量。俄军还在前线部署电子战设备,干扰乌军的通信系统和无人机作战能力。
俄军抽调战斗经验丰富的部队参与进攻。这些部队在叙利亚等地积累城市战经验,尤其在对付地下工事方面有优势。俄军还投入工程部队,负责清除地雷和其他障碍,为突击部队开辟通道。
俄军试图通过突破顿巴斯防线,切断乌克兰东部战区的补给线,并在战略要地建立控制点。
过去一周,乌军损失10570人。乌军动用外籍雇佣军担任督战队,以防止军心涣散和逃兵现象。战争初期拥有的百万大军现已锐减至约50万,其中能够投入前线作战的精锐部队仅有25万人。俄军在前线部署70万人,总体兵力达到150万,形成数量优势。
乌军在装备补给方面面临挑战。以美制海马斯火箭炮系统为例,因弹药短缺,乌军每天最多发射两枚火箭弹,低于有效作战所需量。此外,乌军的防空系统、装甲车辆和通信设备也普遍存在维护困难和零部件短缺的问题。
新兵逃跑和拒绝服兵役的事件频繁发生,民众参战意愿降低。这种情况影响部队的补充,也对军队的整体战斗力产生影响。
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乌克兰总统针对当前局势发表强硬表态,坚决反对任何未经乌方参与的“背地里的交易”。面对美方关于乌克兰难以加入北约的表态,乌克兰总统提出打造150万人军队的计划,并表示每年需要600亿美元的西方支持才能维持这支军队的运转。
对于和谈问题,虽然乌克兰总统此前曾表示愿意以领土换取和平,但俄方认为这一提议缺乏现实基础。特别是在库尔斯克地区,俄方坚持要么驱逐要么歼灭入侵的乌克兰军队,显示出双方在核心问题上存在分歧。乌克兰亲俄代表提出和谈条件,包括推翻现政府、全面去军事化以及清除西方武器等要求。
乌克兰希望通过西方支持恢复领土完整,而俄罗斯则坚持实现其战略目标。这种立场的差异使得短期内达成和平协议的可能性极低。双方的强硬态度也可能导致冲突升级。
美国通过暂缓军事援助对乌克兰施压,试图推动其接受和谈。西方国家仍在向乌克兰提供军事装备,以增强其作战能力。西方国家的这种做法旨在遏制俄罗斯的地缘政治扩张。
面对西方制裁,俄罗斯积极寻求突破口。通过与伊朗开展无人机技术合作,以及加强与中立国家的经济往来,俄方试图在国际力量对比中寻求新的平衡。俄罗斯将这场战争与“抵抗西方霸权”相结合,争取国内民众的支持。
这场冲突已经超出地区争端的范畴,演变成为大国博弈的新战场。各方势力的介入影响着战争的进程,也正在重塑国际秩序。随着局势的发展,国际社会可能需要在维护地区稳定和协调大国关系之间寻求新的平衡点。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