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边境库尔斯克州西北部地区炮火密集。约1.5万乌军士兵越过边境,向俄方控制区突袭,库尔斯克战役打响。战事进入第48小时,乌军在此次行动中已有约3800人被俘,伤亡惨重。

乌方调集12个旅级作战单位,军力部署规模为近年来少见。参战部队包括两个机械化营,装备西方援助的豹式坦克、布拉德利步兵战车等现代化武器,但未能发挥预期效果。

乌军采取分散突进与集中打击相结合的战术,试图在苏贾地区西北和东南两方向同时发力,形成钳形攻势,意在突破俄军防线并分割其防御体系。库尔斯克州地处要冲,是连接俄罗斯中部军区与南部军区的关键节点,控制此地将为后续军事行动创造有利条件。

进攻时机选择在冬春交替之际,当地气温回升但地面尚未完全解冻,利于装甲部队机动。但连日阴雨导致地面泥泞超出预期,多辆重型装甲车陷入泥沼,成为俄军打击目标。

交战初期,乌军控制边境沿线数个村庄和交通要道。但随着战线拉长,补给线延伸,推进速度放缓。这场旨在打开战局的军事行动演变为消耗战,对乌方极为不利。

面对乌方越境行动,俄军迅速反应。防空部队侦测到乌军集结动向后,启动预案,调集精锐部队增援,并启动预备役动员系统,形成有效防御态势。

防空方面,部署S-400导弹系统作为外层防御,配合“铠甲-S1”近程防空系统筑起中层屏障,形成全方位、多高度密集防空网络。乌军发射的多枚导弹和无人机进入俄控区域后即被拦截。地面防御方面,俄军工兵部队提前构筑多道防线,布设大规模雷场,形成区域拒止效果,延缓乌军装甲部队推进。

俄军调集大量火炮系统,包括“圣甲虫”自行火炮和“飓风”火箭炮,持续打击乌军集结区域。俄军火力覆盖前线纵深30公里。同时,苏-34战斗轰炸机和米-28武装直升机组成的航空打击群,利用热成像系统,夜间打击乌军装甲集群,摧毁大量装甲车辆。

俄军电子战部队发挥关键作用,部署“克拉苏哈-4”电子战系统,干扰乌军通信网络和卫星导航系统,导致乌军协同困难,甚至出现友军误击。俄军无人机侦察系统全天候运行,为火力打击提供实时目标数据,提高打击精度。

俄军指挥系统高效调动,在乌军突破点附近快速构建机动防御阵地,并利用预置战术预备队包围乌军突出部。这种灵活战术配合严密火力封锁,遏制乌军推进,逐渐将战场主动权转移到俄方。

俄军防御作战展现体系化作战能力,反映其近年来在实战中改进完善的防御战术,尤其是火力、电子战和空中力量的协同运用,形成立体化作战体系,削弱乌军现代化装备效能。

在乌东顿涅茨克州马克耶夫斯卡亚地区,俄军精准打击造成乌军精锐部队惨重损失。2月17日,俄军发射“口径”巡航导弹命中乌克兰武装部队总统直属53机械化旅驻地,造成该旅约70%人员伤亡,部队瘫痪。

打击时机精准,正值53旅进行例行补给,人员和装备集中。俄军动用至少6枚新型“口径-M”巡航导弹,多角度、多波次攻击,突破防空系统。导弹命中军营区弹药库群和邻近铁路军用站台,引发持续爆炸。爆炸后基地区域出现直径约800米的火灾区,多处建筑物坍塌。

53旅作为战略预备队,装备西方援助的M1A2艾布拉姆斯坦克、马德尔步兵战车等先进武器。在基辅保卫战中担任关键防线防守任务;在哈尔科夫反击战中作为突击力量;2023年夏季反攻行动中担任主力突破任务。其战斗力和装备水平在乌军各作战单位中名列前茅。

53旅是乌军为数不多的全编制重装备旅之一,其损失削弱乌军在顿巴斯地区的重装备作战能力。作为总统直属部队,该旅积累丰富实战经验,培养大量骨干指挥员和技术人员,这些人才损失短期内难以弥补。乌军被迫调整顿巴斯地区防线配置,将其他战线部队调往该区域,进一步稀释防御力量。

随着冲突升级,乌军面临战斗力损耗问题。3800人被俘、总统近卫旅被全歼,对乌军人员、装备、士气和作战体系造成损害。

人员方面,3800名士兵被俘不仅是数量减少,更重要的是损失经验丰富的职业军人和技术专家。被俘人员中约30%为军官和技术骨干,接受过专业军事教育和西方训练。53旅被全歼造成人才流失,该旅的坦克操作手、电子战专家和高级指挥官,多数拥有5年以上实战经验。

53旅装备的德制“豹2A6”坦克、美制“布拉德利”步兵战车等西方高端武器,不仅价值高昂,补充渠道也受限。被摧毁的装备包括至少18辆坦克、24辆步兵战车以及大量火炮和防空系统,这些损失或将在6至8个月内无法完全弥补。

成建制部队覆灭打击军心士气,前线士兵信心受挫,可能是近期前线出现撤退现象的原因。各作战单位之间的协同混乱,攻防转换迟缓、火力支援不到位、情报共享受阻。

乌军的指挥控制网络受到冲击。多个指挥节点被摧毁导致指挥链条断裂,决策效率下降。情报、监视与侦察系统能力下降,乌军在战场态势感知方面处于劣势。后勤保障系统面临挑战,补给线被切断或受威胁,前线部队补给困难,燃料、弹药和医疗物资短缺。

乌军面临“复合式衰退”,即人员损失、装备损耗、士气低落和系统崩溃相互叠加。即使个别战线取得局部胜利,也难以改变整体战局的不利走向。这种系统性衰退,在短期内难以通过简单增加人员或装备扭转。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