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蕴藏着无数令人称奇的“不一样”。从悠久的历史沉淀到丰富的文化遗产,从壮丽的自然风光到独特的地域风情,每一处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那么,陇西的“不一样”究竟何在?让我们邀请DeepSeek这位智慧与科技的使者,为我们深入探索、细细道来。
风光篇:探秘陇西的历史文化
01李家龙宫
俯瞰李家龙宫 摄影|王力
李氏文化圣地:李家龙宫不仅是李氏宗族的象征,更是陇西文化的瑰宝。这座唐代宫廷式建筑群以其宏伟的规模和精美的雕刻闻名,屋脊上雕有1899条龙,象征着李氏家族的繁荣昌盛。主殿的脊兽数量仅次于皇宫,彰显了其在历史上的尊崇地位。每年,无数李氏后裔和游客前来朝拜,感受这份深厚的文化底蕴。
沉浸式体验:2025年春节,李家龙宫举办了“灵蛇献瑞·灯火良宵”手工灯展,1800余盏花灯以“诗话陇西”“万盏华灯耀龙宫”等五大主题展区呈现。这些花灯不仅融入了威远楼、中医康养等本土元素,还通过光影技术让游客仿佛穿越千年,体验陇西的历史与文化。
文化传承:每年定期举办李氏宗亲祭祖大典,吸引全球李氏后裔前来寻根问祖,增强文化认同感。
02北关正街
古街新生:北关正街曾是明清时期的商贸核心区,后来在时代变迁中逐渐沉寂。如今北关正街经过2022年的保护性改造,133户古宅修缮一新,60多家商户入驻,涵盖了非遗古玩、特色小吃等业态,重现了昔日的繁华与烟火气。
夜游打卡:华灯初上时,北关正街的二天门门楼与古色古香的店铺交相辉映,成为拍照胜地。市民和游客纷纷称其为“网红打卡地”,夜晚的北关正街不仅保留了历史的韵味,还增添了现代的光彩。
文化融合:2025年小年夜的开街仪式上,传统社火《财神图》与现代音乐的结合,吸引了大量年轻游客,成为古街新生的象征。
03仁寿山
文化名山:仁寿山素有“天边仁寿”的美誉,登高可俯瞰陇西全景。春天赏牡丹、秋天观菊、冬天览雪景,四季皆有不同的美景。
避暑胜地:山间殿堂林立,凉亭错落,是避暑与节庆聚会胜地。
节庆活动:每年举办仁寿山文化节,包括登山比赛、民俗表演等,吸引大量游客参与。
04威远楼
威远楼 摄影|张建勋
千年地标:威远楼是北宋古建筑,夜景尤为震撼,皓月与华灯下肃穆庄严。
历史见证:楼内陈列文物讲述陇西城池变迁史,是读懂古郡的“活化石”。
文化活动:定期举办古建筑文化讲座和展览,游客在这里不仅能欣赏到古建筑的雄伟,还能深入了解陇西的历史与文化。
05古莱坞
古莱坞 摄影 | 王剑飞
影视+康养:古莱坞是集影视基地、欢乐世界、温泉体验于一体,2025年新增“梦幻冰雪灯展”,结合渭河风情线打造昼夜皆宜的亲子娱乐与养生空间。
影视体验:提供影视拍摄体验项目,游客可参与微电影拍摄,体验明星生活。
康养休闲:温泉体验区引入中医理疗,提供全方位的康养服务。
06桦林民俗村
图片来源 | 新甘肃 每日甘肃网
民俗体验:桦林民俗村有保留了传统的建筑风格和生活方式,是体验陇西民俗文化的绝佳去处。
传统民俗:村内传统民俗活动有剪纸、刺绣等手工艺展示,游客可亲身体验。
节庆活动:每年举办民俗文化节,展示当地传统节日习俗,增强文化传承。
展馆篇: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01陇西博物馆
图片来源 | 陇西县博物馆官网
县级宝藏:陇西博物馆内藏齐家文化红陶罐等文物,通过“杂而精”的展品串联陇西从史前至近代的历史脉络,尤以李氏文化、中医药文化为特色。
互动展览:引入AR技术,让文物“活”起来,增强游客的互动体验。
文化讲座: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举办文化讲座,深入解读陇西历史文化。
02莫建成艺术馆
艺术殿堂:莫建成艺术馆展示了莫建成先生的艺术作品,涵盖绘画、雕塑等多种形式。漫步在艺术馆的走廊里,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来到了历史的彼岸,这里收藏着古人的智慧与心血,见证了无数文明的兴衰与流转。
艺术教育:开设艺术工作坊,提供艺术创作指导,培养公众艺术素养。
文化交流:定期举办国内外艺术家交流展,促进艺术文化交流。
03中医药博览园
中医药博览园 摄影 | 王剑飞
中医药文化:陇西中医药博览园位于设计独特,宛如一朵绽放的黄芪之花。博览园集展览、交流、教育、旅游于一体,设有多个功能区,全面展示了中医药的悠久历史、文化传承、现代科技应用及陇西当地中医药产业的特色与发展成就。这里不仅是中医药文化的传播窗口,也是促进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健康体验:中医药健康咨询服务,游客可体验中医诊疗。
药材展示:内有多种中药材,展示药材的生长过程和药用价值。
04尚古堂
图片来源|陇西视野
古玩收藏:尚古堂博物馆毗邻人民广场。展厅面积800多平方米,展示各类古玩珍品,包括瓷器、玉器等。
文化沙龙:定期举办古玩鉴赏沙龙,邀请收藏家分享收藏心得。
古玩交易:提供古玩交易平台,促进古玩文化交流。
05陇西民俗博物馆
图片来源|陇西民俗博物馆
民俗展示:陇西民俗博物馆展示了陇西传统民俗文化,包括古代的木器家具、金银饰品、陶罐瓷器、丝绸刺绣、名人书画、对联匾额、石器碑刻、家谱神主和度量衡器具及墓志铭拓片等。
互动体验:设置民俗体验区,游客可参与传统民俗活动。
文化传承:举办民俗文化讲座,增强公众对民俗文化的认知。
美食篇:舌尖上的陇西记忆
01陇西腊肉
非遗美味:陇西腊肉是陇西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已有数百年历史。腊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咸淡适中、腊香悠长,刚出锅时色泽艳丽,具有地道的西北风味。
制作工艺:选用优质猪肉,经过腌制、风干、熏烤等多道工序,色泽红润,肉质紧实,香气扑鼻。无论是蒸、炒还是炖,都能展现出其独特的风味。
02烧鸡粉
传统小吃:烧鸡粉既是陇西传承几百年的特色小吃,又是甘肃省名特小吃,因其色香味俱佳,是鲜有作为小吃可以上宴席的菜品。
制作工艺:烧鸡粉汤底用土鸡炖制,粉条则是纯淀粉或土豆淀粉制成,再加入菠菜汁增添一抹翠绿。口感爽滑,汤鲜粉嫩。
03担担面
地方特色:陇西担担面因其食品和餐具一担挑,街头巷尾、贸易集市随处可卖而得名。具有清、白、红、绿、黄、亮、柔、整、艳、鲜十大特色。其面条柔韧筋道,油润黄亮,热凉皆宜,四季皆可食用。
制作工艺:陇西担担面的制作工艺十分考究,主要包括选材、和面、抻面到煮面、调卤还是盛面与调味,每一个步骤都体现了陇西担担面的独特魅力和精湛技艺。
04大肉面
图片来源|午后慵懒的小猫
特色面食:陇西大肉面是抻面的一种,讲究肉酥面香, 汤鲜味美,营养丰富,是陇中地区有名的特色小吃之一。
制作物料:陇西大肉面做法考究,从调料到食材的选用都十分精心,主料有面粉、五花肉、八角、大料、香叶、桂皮、山楂、冰糖、花椒、干辣椒、葱、姜等, 辅料有小白菜、鸡蛋、香菜等。
05陇西荞粉
图片来源|当归定西微信公众号
名优小吃:陇西荞粉作为地方名优小吃, 因其鲜美的味道和香嫩爽滑的口感成为网红打卡美食,其色泽酱红,味美爽口,令人回味无穷,是消夏解暑、增加食欲的不二之选。
制作工艺:陇西荞粉制作以优质甜荞麦为原料, 通过洗涤、磨碎、筛分、浸泡、洗粉滤汁、煮粉和成形冷却等工序,制作出来的荞粉用瓷盆盛装,反扣于案板之上,成盆坨状。成品的荞粉柔软、透明,皮硬瓤嫩,圆润饱满,细腻而富有弹性。
体验升级:2025文旅新亮点
01节假日演出
图片来源 | 陇西县融媒体中心
花灯璀璨:北关正街时隔百余年后,重新焕发历史文化风采。正月十四晚,三千盏社会各界群众精心制作的手工灯次第亮起,古郡陇西仿佛穿越千年时光,一夜梦回大唐。这些精巧的手工灯充分融入了陇西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李氏文化、中医药文化,造型多样,品类繁多,灯灯璀璨,盏盏祈福,凝结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图片来源 | 陇西县融媒体中心
沉浸式演出:正月十五晚,李家龙宫灯火璀璨,沉浸式演出《梦回陇西堂》带人们梦回大唐,诗词灯带人们徜徉文海……烧灯续昼,这一刻,诗与歌成为“绝配”,点亮陇西堂。
02夜间经济
夜游项目:陇西推出夜间游览项目,如夜游威远楼、北关正街等,丰富夜间旅游体验。
夜间活动:举办夜间文化活动,如夜市、灯光秀等,吸引游客夜间消费。
陇西的“不一样”何在?
这里的历史不是凝固的标本:北关正街用现代设计唤醒古商埠基因,李家龙宫以灯展重构传统节庆,威远楼在夜色中诉说变迁。美食与展馆则让文化可触可品。2025年的陇西,正以“新旧共生”的姿态,邀请旅人沉浸于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
编辑:秦志莉
特别声明:
1.微游甘肃内容文章旨在宣传甘肃文化旅游,只用于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由于条件所限,在转载之前无法与所有权利人联系授权,可能出现部分原创图片或文字未署名,请联系添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