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冰雪产业的带动下,冬季的吉林乡村变得热闹起来,冰雪资源、民俗文化、特色产业、乡愁情怀融合成了一个个冬季文旅“卖点”,让一处处乡村旅游打卡地蹿红。以前习惯“猫冬”的村民,如今笑称自己在“忙冬”。立春时节,吉林日报《翠花走千村》栏目组记者走进我省一个个冰雪小村,感受不一样的魅力。

端起冰雪“金饭碗”

安图县二道白河镇奶头山村,享有“长白山第一村”美誉。其原始自然的风貌、农家生活和特色冰雪项目,吸引众多游客,雪季时带朝鲜族大炕、榻榻米的民宿一房难求,部分项目需提前预约。

近年来,安图县委重视边境村发展,建立协调联动机制,通过特色民居改造、抗日游击根据地展陈等项目,将奶头山村打造成国家AA级风景区。此后,红色旅游配套工程等一系列项目落地,景区不断发展壮大。

村里采用“旅游+农业+科技+互联网”模式,与500多家旅行社及在线旅游平台合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去年,游客接待量达31.5万人次,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29万元。曾经务农的村民纷纷吃上“旅游饭”,有的开办民宿、农家乐,有的养殖家禽,还有的摆摊售卖特色小吃和民俗工艺品,共同描绘出“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的幸福生活新画卷。

冰雪小村万象新

正月里,永吉县北大湖镇南沟村热闹非凡。南沟村与北大湖滑雪场相邻,在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理念指引下,历经巨大变迁。起初,村民靠开饭店、做民宿开启“借雪生金”之旅,如今已在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与雪场优势互补,打造出魅力“冰雪小镇”。

经营温馨雪营民宿的李秀霞,春节被温暖包围。一位来自四川的小姑娘在民宿做义工,临行前表达对李秀霞一家的感激,称在这里找到了家的归属感。雪季有很多年轻人为东北冰雪而来,小姑娘便是其一。李秀霞教她贴春联、包饺子,大家围坐分享生活,让小村庄满是温馨欢乐。

据村党支部书记张增发介绍,近几年冰雪旅游热,雪友增多,滑雪及村里冰雪旅游生意火爆。目前全村有131家经营实体,带动周边400余农民就业 ,南沟村正借着冰雪的东风蓬勃发展。

坐家门口把钱挣

在吉林,众多冰雪小村借雪生金,实现乡村振兴。抚松县东岗镇果松村紧邻长白山度假区,村民付文亮一家凭借经营雪地摩托、越野车,雪季生意火爆,年收入达30多万元,在家门口轻松赚钱。



东岗镇沿江村虽不在景区旁,但党支部书记于丽2016年成立旅游合作社,整合资源,将吃住行等多要素融合,把民宅变为民宿。全村412人都加入其中,在旅游业、种养殖业各显身手,农家乐、特色餐饮蓬勃发展,村民收入大幅提升。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马鹿沟镇果园民俗村是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游客能在此体验朝鲜族饮食制作、欣赏歌舞表演,纷至沓来的游客让村民守家也能赚钱。这些冰雪小村凭借自然风光和冰雪资源,带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增收,从“猫冬”转变为“借雪生金”,未来还将续写乡村振兴的精彩篇章。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毕玮琳 张立蕴

责编:秦楚越

编审:裴晶莹

监审:董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