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2025年的春天,一只黄色袋鼠正在撕裂自己的标签。
当“为全国范围内的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的消息引爆热搜时,这只“袋鼠”再次回到公众的视野。
外界猜测纷纭——或是对恒生科技股“最惨的仔”言论的反击,或是对京东“0佣金”入局外卖的惶恐。尤其当腾讯、阿里、百度连夜接入DeepSeek后,坊间议论美团“蹭不上AI热度”,不过是人力密集型配送公司。
或许舆论的声音是错的。
科技“暗线”
钛媒体创投家深扒美团投资版图后发现,这个被视作“人力密集型”代名词的巨头,早已将触角伸向另一个隐秘战场——过去两年间,这家公司以145亿重金砸向AI大模型、机器人、自动驾驶等硬科技领域,悄然成为智谱AI、月之暗面、宇树科技等明星公司背后的“沉默金主”。
这多少有些戏剧性,它与大众认知的美团投资版图大相径庭。2020年,钛媒体曾写过《美团一年市值增两倍,“半壁江山”靠投资》,当时的投资领域,覆盖生活服务、文娱、餐饮企业服务、旅游等行业。
如今,美团投资的版图已从四足机器人到手术刀,从视觉芯片到自动驾驶算法的16个科技领域。仅2024年2月,美团战投便在一个月内连投宇树科技(通用机器人)和九识智能(城配自动驾驶)两家硬核玩家,速度堪比当年外卖地推铁军。
美团将投资火力集中倾泻向硬科技。
美团战投“守业”:继续以“摩拜式”收购夯实本地生活护城河,但重心已从餐饮、酒旅转向即时零售的无人仓储(未来机器人)、智能算法(毫末智行),甚至投资手术机器人公司康诺思腾拓展医疗边界;
龙珠“开疆扩土”:这支曾捧红蜜雪冰城、Manner的消费捕手,转身押注普渡科技(送餐机器人)、法奥机器人(工业机械臂),试图在奶茶与芯片之间架起生态桥梁;
王兴“诗和远方”:个人豪掷5.3亿美元押注理想汽车C轮,收购光年之外布局大模型,甚至以LP身份潜伏源码资本——这些看似分散的落子,最终都指向自动驾驶与AI对配送网络的颠覆。
这样的分工是在2021年埋下的伏笔。彼时,美团战略从“Food+Platform”转向“零售+科技”,他甚至在饭否写下:“唯有投资提升人均资本存量,才能扩张生产可能性边界”。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美团的投资版图覆盖140多家企业,其中有4家完成了IPO,分别是理想汽车、禾赛科技、水滴互助、猫眼娱乐;32家企业获得下一轮融资。
当行业还在争夺骑手时,它的棋盘上已摆满自动驾驶车队与算法模型。这场关乎未来十年的豪赌,没有回头路。
从消费投资向硬科技投资跨界,答案藏在美团的业务变化之中。
战投“守业”
美团战投是美团投资的主力军。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美团战投共计发生100多起投资,覆盖本地生活、文娱、金融、企业服务、半导体、机器人、汽车等领域。
其使命是在稳固美团版图的基础之上,有序扩张,围绕美团主营业务的上下游产业链进行投资。这意味着,当美团业务改变时,美团战投的投资领域也随之改变。
通过梳理美团十余年的发展历程,美团战投的“守业”投资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2010年—2014年的百团大战阶段。美团以团购业务起家,与满座、拉手、团宝、糯米、点评等平台互相“厮杀”,最终杀出重围,2014年累计完成4轮融资,融资额超10亿美元。
一时间成为备受关注的“小巨头”,涉足投资领域,2014年投资7笔,均是与美团主营业务相关。
2015年—2018年业务扩张发展阶段。王兴提出“T型战略”,美团逐步切入外卖、电影、酒店、旅游等多个垂直品类,拓宽流量入口、夯实技术,主要面向C端服务。
美团战投大肆投资,3年投资51起,平均一年投资17起,覆盖金融、文化娱乐、旅游、餐饮供应相关企业服务等,纵横交错的投资为美团“本地生活服务”超级流量大平台“护航”。
比如,同达快送(同城O2O送餐服务)、别样红(酒店云PMS服务提供商)、美菜网(生鲜B2B电商平台)、美餐(企业级餐饮消费服务平台)、番茄来了(中小酒店及客栈信息化服务商)、酷讯旅游(机酒票务导购平台)等等。
2018年,美团的转折年。
登陆港交所,宣布战略布局收窄聚焦“Food +Platform”,同时,美团战略投资实施重要调整,由过往补充本地生活业务板块标的的投资转向B端服务企业的投资。
2019年-至今,从消费向硬件科技投资跨界。投资理想汽车是美团“官宣”成为硬科技投资者的信号。
2019年,美团领投了理想汽车的5.3亿美元C轮融资,随后又在2020年7月5.5亿美元的D轮融资中进行了二次投资,在这两笔投资完成后,美团成为理想汽车实际的第二大股东,拥有5.8%的投票权。
2020年美团战投部投资9笔,5笔投向硬科技赛道,分别是理想汽车(2轮)、非夕机器人(2轮)、普渡科技;2021年美团战投部投资16笔,12笔投向硬科技,覆盖机器人、自动驾驶、半导体、激光雷达。
美团与被投企业不仅有投资关系,还有订单合作。譬如,美团无人配送车魔袋20,线控地盘到车身是被投企业毫末智行所生产,顶部的主激光雷达采用的是被投企业禾赛科技的Pandar 64产品。
大胆猜测,美团投资智谱AI、月之暗面、九识智能等,提升配送效率(如无人车配送)与智能客服体验的同时,也在为应对人力成本上涨及抖音算法竞争做准备。
投资宇树科技(动力系统)、银河机器人(通用机器人)等机器人,与外卖履约、仓储自动化直接协同,降低运营成本。
回看美团战投的投资逻辑,属于典型的战略驱动型投资,被投企业与自身的业务场景或多或少存在共通点,即便短期内还看不到太多协同效应。
但可以说,美团的每一笔硬科技投资都是面向未来的,延续了其在自身业务发展中坚持的“长期主义”。
龙珠“扩土”
作为美团的外部资本猎手,美团龙珠常被认为与美团战投部定位接近,甚至有人称之为“美团战投二部”。
并非误解,两者在投资领域和决策人上,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美团龙珠的前身是美团点评产业基金,基石LP来自腾讯、新希望等企业和专业母基金,定位关注大消费,以成长期阶段为核心,满足构建美团生态、深耕产业、获取回报等多重目的。
投资项目囊括了喜茶、蜜雪冰城、Manner咖啡、幸福西饼、古茗奶茶、熊大爷、墨茉点心局、认养一头牛等大量网红项目,素有“网红收割机”之称。
再看决策人,王兴、陈少晖、朱拥华构成了美团龙珠投委会。
腾讯有刘炽平,阿里巴巴有蔡崇信,美团同样拥有这样一位关键人物,他是美团龙珠CEO、美团CFO陈少晖,也就是帮王兴花钱的人。
朱拥华是龙珠招募的第一位创始合伙人,曾任天图资本合伙人,先后参与、主导投资周黑鸭、慈铭体检、汤城小厨、贝乐学科英语、美丽岛、酷漫居等公司。这就不难理解,为何美团龙珠频频投出网红项目了。
根据公开报道,王兴本人对美团的对外投资非常重视,几乎每一个要投项目的决策都会参与。因此,在美团龙珠的投资中,可以感受到来自王兴的意志。
随着美团业务战略调整,2021年美团龙珠开始投向硬科技。一年投资16起,有5起投向硬科技,投出了智能驾驶企业轻舟智航,半导体企业爱芯科技、荣芯半导体等项目。
彼时,也迎来了一位新合伙人,原GGV纪源资本执行董事于红加入美团龙珠,加入后主导投资了EcoFlow、康诺思腾、欣旺达等硬科技公司。
在具体投资层面,朱拥华和于红两者并行,前者主攻消费赛道,后者发力物流与科技互联网。互补的投资风格释放了多种信号,一方面,增加美团龙珠的投资赛道布局;另一方面,淡化战略属性、增加财务投资的元素。
消费+科技成为了美团龙珠投资的“两条腿”,这与王兴提出的“零售+科技”异曲同工。
值得一提的是,王兴个人非常看好Robotics方向,曾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2020年,我们陆续投资了一些Robotics相关的公司,机器人意味着智能硬件。因为我们相信,随着无人驾驶技术和智能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为客户创造更好的体验方面拥有巨大的潜力。”
2022年—2023年美团龙珠加码投资硬科技,共计投资9起,只有1起薛记炒货为消费项目,其它均属硬科技领域。
回看美团龙珠,吸纳老牌美元基金吸纳新的人才,似乎有意强化其财务投资属性,但是,从投资赛道来看,仍旧像与美团业务协同的“扩土”投资。
王兴“诗和远方”
王兴的个人投资比较发散与个性化。
据企查查显示,王兴直接对外投资34起。从投资类型来看,一类是以LP的身份,把钱交给基金机构管理;一类是以个人名义对早期项目投资。前者属于追求财务回报,后者则更像王兴维护人脉,与投石问路的学费。
作为个人LP,王兴投资了源码资本、零一创投、XVC等知名投资机构。
作为个人投资人,王兴所投项目的创始人,大多与王兴存在“嫡系”关系,除了美团的老部下,就是清华校友,几乎都在王兴的信任半径。
2017年种子轮投资水滴创始人沈鹏,他曾是就职于美团,与王兴、王慧文共同参与过千团大战,王兴本人对其十分器重。2016年沈鹏离开美团创业,王兴给了沈鹏一笔创业种子基金,同时为他引荐多家投资机构,包括IDG、腾讯、真格基金、高榕资本等。
借由水滴的启发,2019年美团内部创立了“美团互助”产品,最后无疾而终。
2017年,美团的COO司江华,美团到店综合事业群总裁吕广渝离开美团创立了无人货架“猩便利”,王兴以个人名义投资了“猩便利”。
同年,王兴14年的老搭档赖斌强要离职创业,王兴再次慷慨地给出一笔“送行金”,随后,赖斌强创办了知识兴趣类工具“小打卡”。
清华校友是王兴个人投资的另一个触角。2014年学弟吴天华与王兴通了一个小时电话,敲定了老虎证券的天使轮投资。
此外,麦步科技创始人李黎军,航班管家创始人王江,P2P租车创始人张丙军都通过校友关系,拿到了王兴的投资。
投资就是投人,对王兴来说,人品、秉性熟悉的老部下以及有着相同教育背景的校友,成为他作为个人投资人筛选创业者的第一道门槛,亦是王兴探索未知商业世界的眼睛。
凡事也有例外。2016年王兴个人参与了摩拜C轮融资,当时美团的主流叙事依然是团购和外卖,没有出行部分,随着出行战役的白热化,美团排除万难收购摩拜。如今看来,这是一步正确的决定,出行是美团本地生活大蓝图中的重要衔接环节。
2019年,王兴再次出手出行行业,这次是四轮车。李想正在为融资四处碰壁时,经纬的张颖给了他一条建议,先去找身边关系比较铁又有钱的哥们融资,后来,李想找到了王兴和张一鸣,并在最后顺利拉到两人的投资。
王兴以个人身份领投理想汽车总额5.3亿美元的C轮融资,2020年,带上美团战投、美团龙珠持续加码,理想汽车上市后,王兴成为最大受益者之一。
“自动驾驶肯定是未来。”王兴曾说,这也是美团连续投资理想汽车的底层逻辑之一。
美团在2016年已组建团队开发无人配送服务,2018年与百度发布Apollo合作无人驾驶方案,再到2020年推出魔袋20,无人驾驶俨然已成为本地服务的新护城河。
当京东以“0佣金”杀入外卖战场,美团看似被动接招,实则早有后手。截至2023年底,其自研无人机已配送21万单,自动配送车累计行程500万公里,自动驾驶里程占比99%。这些数字或许尚不足撼动人力配送体系,却暗藏一个更危险的逻辑:当对手还在用佣金战争夺骑手,美团已在用科技重构“骑手”的定义。
“我们本质上是一家移动公司。”王兴曾如此解释对理想汽车的投资。如今看来,这句话或许该被修正:这只黄色袋鼠,正试图将自己进化为一家“用机器人移动万物”的公司。
业内人士表示,“如果说今天的同城物流是生活服务电商的基础设施和护城河,未来的自动驾驶则会是同城物流的护城河。决定竞争对手之间配送实力的,将不再是你有多少个外卖小哥,而是你有多少台自动驾驶车队,你的自动驾驶技术是否够先进,调度系统是否够科学,路线规划是否够合理。”
而王兴早已看到未来。他曾在饭否上写道:“在科技领域有句老话,‘人们通常会高估未来两年将发生的变化,但会低估未来十年将发生的变化’,这对智能电动车也非常适用。”
美团战投、美团龙珠、王兴个人投资其背后的主导人均是王兴,投资决策中贯穿王兴的低调、谨慎,克制、扩张,一切为美团的“长期主义”服务,从未偏航。
“连续受挫的经历,让我认清,最重要的还是要内心强大。你知道什么是真正的Entrepreneur(企业家)精神吗?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想着如何实现目标,不管自己现在拥有什么,哪怕手上什么都没有。”正如早期,王兴在采访中所说。(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郭虹妘 ,编辑|陶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