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晨曦中,他们与道砟“较劲”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翀 通讯员 李锋 章思杨 实习生 汪颀伟

2月18日,襄阳北编组站灯光如炬、晨光熹微。6时30分,在站内三场南岔区的入网口旁,襄阳工务段襄阳北线路车间103名作业人员摩拳擦掌、严阵以待,整理作业机具等待“天窗命令”下达。他们反光上衣的银色条纹在晨光中粼粼闪动。


“今天将用120分钟‘天窗’时间,完成6辆风动列车卸砟和清道任务,大家务必穿戴好防尘口罩,注意挖机运行,严禁侵入未封锁股道......”车间党支部书记李勇向职工提示作业风险。

襄阳北站位于襄渝、焦柳、汉丹、浩吉铁路4条干线交汇处,是鄂西北货物集散的重要枢纽,各类物资通过火车在此集结、中转、外运。春运期间,货运激增,列车长时间运行,给设备基础带来严重考验。为恢复线路道床弹性,提高轨道承载力,襄阳工务段抓住“集中修”前的整备期,重点对场内岔区薄弱地段进行补砟作业,全力打好运输高峰“应急战”。

7时00分,作业命令正式下达,装满道砟的列车缓缓驶向作业地点,随着指挥人员摇旗确认,车厢的石砟形似流水般一泻而下,顷刻间,泛起的灰尘包裹整个列车。“这次作业,我们集合车间6个工区精干力量,投入两台挖机进行清砟,很大程度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生产组织劳效。”襄阳北线路车间安全副主任徐猛说道。针对场内岔区径路复杂,他们制定详细计划,明确安全卡控重点,分组进行平砟清道。

“3066/72号道岔受限区石砟均匀完毕,下一组准备!”钢轨修理工区工长梁猛拂去额头上的汗珠,转身对身边的工友们说。挖机虽然能将线路大部分石砟清出钢轨面以下,但道岔转辙部位受限区就需要人工处理,职工要一耙一耙的将道床整理平整,防止列车撞击。

8时20分,随着最后一车石砟落位,650多吨石砟全部卸完。“压机手、捣固手准备,好!再起高一点”襄北道岔维修工区工长张金新一步一弯腰查看线路钢轨高低状况,用手比画着起道指令。随后,只见捣固手严鹏飞一手扶着机器,一手迅速拉动启动盘,捣固机立即发出突突突的响声,将新的道砟打进线路轨枕底部。“咽喉岔区的设备状况常常要反复矫正多次,保证轨枕底部石砟充足,两条钢轨水平要控制在‘毫米级’,才能确保列车平稳运行” 张金新说。

8时50分,道岔石砟捣固完毕,李勇一声令下,全体作业人员迅速回收工具、物料,撤出作业区。“春运期间,襄北站共卸砟10车,更换普通钢轨42根,更换尖轨26根,进一步夯实了设备基础,也为后续集中修施工做足准备。”副主任徐猛介绍道。作业结束,他们返回车间,李勇时不时回头望着平整的线路,崭新的道砟稳稳地支撑着钢轨向远方延伸,脸上挂满了喜悦。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