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成都市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产业集群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暨现场推进活动举行。本次活动共签约项目47个、519.36亿元。重点项目是支撑经济平稳运行的“压舱石”,如何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此,成都市出台《成都市支持保障重点项目政策措施》,明确11条举措,促进资源要素向重点项目聚集、优惠扶持政策向重点项目聚焦,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用地方面,优先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对重点项目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由区(市)县优先保障,不足部分由市上足额保障。其中,全市每年确定100个战略性、功能性、支撑性重点推进项目,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由市上全额保障;实行重点项目地价优惠。支持总部经济、科技研发等项目建设,经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或属地政府(管委会)认定,可按不低于商务金融用地基准地价的70%确定土地出让起始(叫)价,且不得低于土地整理成本;优化重点项目供地流程。落实重点项目“用地保姆”机制,确定专员负责“一对一”组卷报征、技术咨询、项目供地等服务指导;加强砂石料保障利用,基础设施、线性工程等重点项目在建用地内施工产生的砂石料可直接用于工程建设,不办理采矿许可证。
在资金人才要素保障方面,强化重点项目财政资金保障。每年市本级安排不低于1亿元预算内资金,支持保障重大项目包装策划储备,和开展项目评审、信息核查、专家咨询、培训指导等,推动财政资金向重点项目集聚;提升重点项目融资服务。对重点项目信用贷款审批开辟“绿色通道”,适当放宽条件、缩减流程、降低利率;对项目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信贷产品贷款利息给予不超过30%的补贴,单个项目贴息期不超过2年,单个企业每年最高贴息200万元;支持重点项目主体企业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加强重点项目人才服务。支持重点项目人才申报市级人才计划(项目),支持区(市)县围绕重点项目开展高层次人才认定。
此外,为保障项目建设,成都还将强化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优化重点项目审批流程。探索实施重点项目规划、用地、环保、文勘、施工等预审批机制,开辟重点项目行政审批“绿色通道”,指定专人专项负责推进,提前介入指导服务;优化重点项目建设环境。电力、交通、供水、供热、供气、通信等部门,积极保障重点项目施工生产用电、物资运输、用水、用热、用气和通信等方面需求;加快实现重点项目投产条件。重点项目竣工投用前1个月,区(市)县按承诺完成周边交通、水电气讯、物流通道等生产所需的配套建设。提升重点项目获得电力、燃气、用水等便利度,推进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一件事”;完善重点项目智慧管理服务。将重点项目纳入全生命周期智慧管理调度,持续完善项目精准“画像”、滞缓预警推送、问题跟踪处置等功能体系。充分发挥重点项目服务室职能,对重点项目存在的行政审批、要素保障、政策支持等方面问题,充分运用 “行业+综合”调度机制、“啄木鸟”督导机制等协调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