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半岛用了上千年汉字,一直到20世纪前夕,汉字依旧是朝鲜的主流。虽然现在的韩国统一使用韩文,但深究起来会发现,韩语竟然汉语拼音。
韩语字典之中,60%以上都是汉字,中国人只需短短一分钟就能快速掌握韩语!
韩文,其实是中国拼音文
追过韩剧的朋友,想必对“欧巴、擦浪嘿呦、思密达、西八”这些词汇已耳熟能详。甚至有不少人认为韩语很浪漫,很高级。
若是你了解韩文的发展史,就会大吃一惊,原来韩文以前被认为是粗俗的不入流文字,韩语更是中国的韩语拼音演变而来!
韩文,还有另一别称,唤作谚文,指的是朝鲜语或韩语中的表音文字,是参考中文中的汉字拼音形成的一种文字。
以前的韩国只有语言,没有文字。而我国的汉字文化流传已久,传到朝鲜、韩国等地区之后,很快就成为了他们的主流文化,开始学起来汉字,并引入了科举等制度。
汉字被传入韩国之后,他们在汉语拼音的基础上进行更改,发明了所谓的“拼音文”。
这些改编之后的拼音文,被编制成《训民正音》,让老百姓们学习。其含义很好懂,意思就是教老百姓改正发音的意思。
只要了解韩文是如何改编而成的,中国人便能够在短短一分钟之内,快速学会韩文,能够自己拼读,这绝对不是夸大话。
他们沿用了汉语拼音之中的元音跟辅音,进行结合拼读。
“ㄱ ”的发音就是拼音中的“g”;“ㄷ ”的发音就是拼音之中的“d”诸如此类,数不胜数。将他们的发音拼在一起,就是韩语的发音。
其实,韩语(han yu)跟汉语(han yu)的拼读跟发音也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声调上有些区别,还真有一股子盗版汉语的意思。
韩语之中的汉字词,占据超60%
韩语除了发音上是学的中国拼音之外,在书写上也用了很多汉字。
所有韩国人,颁发的身份证上面都有自己的名字,韩文名字后面会特地标注中文。譬如,金在中、金世正等等。
而韩国人日常说话,也离不开汉字。那些所谓“米亚内,康三米达”听起来的确是韩语,其实他们本体却是汉字词。
尤其是叫国家名字时,中国人能够完全听懂韩国人讲话,他们的发音跟汉语基本没太大差别,就像是带有口音的方言!
数据统计,韩国现代语之中,有60-70%都是汉字词,很多都是直接朝鲜半岛从中国“进口”的。
有网友分享,韩语其实是上海话拼音,并且韩语之中“赶快”和“现在”跟上海话发音完全一模一样。
他69年的一个春天下乡到延边,第二年一个上海女知青说着流利的朝语。有一次,公社看电影时候,两个男青年用上海话吵得不可开交,差点就打起了。
另外一个上海知青打圆场说“算了,算了,侬跟一个朝族人吵什么?”另外一个男知青听了之后非常吃惊说“赤那,我还当伊上海人了。”
除了汉字词之外,剩下的都是来源于美、英、日等国的外来词汇。简而言之,韩语是东拼西凑而成的,这里“偷”一点,哪里“偷”一点,组合而成的。
外来词中,大部分都源于英语(占比达10%,近些年有增长的趋势),其中的源头也就不过多解释了。
因此,考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汉字词,韩国人就只能用手语交流!
可久而久之,大部分韩国人似乎忘记了韩语是怎么来的,用着汉字却以为汉字就是他们自己发明的。
甚至还有所谓的韩国学术界,有人大言不惭提出“韩国人的祖先传播了汉字”。听到这些言论,真的是老奶奶钻被窝-给爷整笑了。
不知道了解真相的韩国人,是不是又会破防呢?
中国人学韩语,轻轻松松
既然韩语有这么多的汉字语,发音也是从拼音之中演变而来的,中国人学起韩语来轻轻松松,也正常。
学习一门语言,无非是听说读写。
从听上来看,韩语的发音很多都是拼读而成的,还有很多发音跟中文以及英语基本一模一样,一听就懂。
譬如,红茶、心脏病等等词语跟中文发音一致;computer(电脑)、banana(香蕉)跟英语发音一致,一听基本上就知道意思。
在中国如果只会拼音,那意味着只是读,想要将方块字跟发音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读得出、写得出、看得懂。
没读书的老人,能够说一口流利的方言,但看到密密麻麻的汉字,却大字不识。
韩语则不同,由于他们是拼音文字,音就是字,字也是音,是一门音字合一的语言。当你掌握了拼读的方法,自然就能写出来。
虽然韩国人对汉字词的占比颇有争议,有些人认为达到70%,有些人认为没有,但不管怎样,韩语之中占比最多的是汉字词,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对于汉语拼音,中国人再熟悉不过,以此学起韩语来也会比较简单。
韩国的语法跟中国有所区别,事实上他们学习的汉语比较古久,对于我们而言,当时的韩国人学习的便是我国的文言文,了解这一点也就不难理解韩语语法的构成了。
韩语入门是非常简单的,甚至很多词语跟汉语发音一模一样,不用学都知道。
但学习任何一门语言都不容易,就像中国人学习粤语、上海话等各种方言也需要很长时间一样。
韩语里面有很多语气词以及敬语,学会了基础的拼读,每个字都能够拼读出来也会写,但是组合在一起之后,就很难理解其意思。
只要词汇量掌握的够多,就能够较快时间学会韩语,这是毋庸置疑的。在中国,也有很多人说韩语非常流利。
免签政策落地,上海韩语浓度高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国对韩国执行了免签政策,政策出来之后,很多韩国人涌入了中国,去上海的韩国人尤其多。
有一位韩国律师,本来计划去泰国旅游的,知道中国免签之后去了上海。并且说,没有免签或许不会去,因为签证会比较复杂,还需要准备很长时间。
在上海的各个角落,都能看到韩国人身影,尤其是网红打卡点,譬如外滩、东方明珠等地。旅游景点韩语的浓度甚至超过了上海话。
自从免签之后,涌入上海的韩国人越来越多,同比旅游的韩国游客增长180%。现在随着海底捞、青岛啤酒、奶茶等文化进入韩国,中国美食也在韩国广受欢迎。
不知道,上海人听到韩语,会不会觉得十分耳熟,甚至能够听懂并可以用方言交流呢?
近些年来,中国发展速度越来越快,随着对越来越多国家开放免签政策,进入中国的国外游客也开始逐渐多了起来。
现在的韩国人,来中国旅游打卡似乎成为了时髦。网络上到处都是“周五下班去中国”“说走就走”之类的热搜。
有韩国人表示,中国的美食、景色、中国人的友善、文化才是年轻人眼中的潮流,“始于免签、陷于风景、忠于文化”。
看到这里似乎感觉历史又再一次重演,当年的中国无比繁盛,四朝来拜,各国将中国文化奉为上流,引进学习。
如今,中国一步步脚踏实地,走得越来越高;来中国的外国人也多了起来,中国风再一次成为了国外的潮流。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要有足够的文化自信,因为我们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就是我们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