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研究可以确定,韩语属于中亚的乌拉尔-阿尔泰语系,在十五世纪的时候被朝鲜的一批学者创造。

这些文字的创立主要是为了民众学习方便,在韩文还没被创造出来之前,朝鲜作为中国的附属国,一直使用的都是汉字。

但这些汉字却只有一部分人才能看懂,民间的平民没有学习的条件,所以没办法看懂汉字,自然也无法享受到汉字的便利。

于是,为了让普通百姓也能使用文字进行书写记录,朝鲜的君主集合了一批学者,以汉字为基础,通过形变等方式,创造出来了韩文,然后又经历了几次更改,最终变成现在这样。


近日,在外网上,有一个文化机构选出了世界上十大古老的文字,韩文就排在第十位。说是韩文,但配图上的所谓韩文,却是以毛笔字书写的中文。

韩文虽然起源于15世纪,但是那会儿出现的“韩文”却不是现在的韩文,而是早期的韩文,有大量的汉字作为辅助理解。

如果把韩国历史中汉字记载的历史全都忽略的话,韩国基本没有历史可言。

韩文的起源

在韩国历史上,文字记载最初是以汉语为主,直15世纪世宗大王发布《训民正音》之后,正式的韩文才诞生,但依旧和现在的韩文有区别。


在《训民正音》中,对于创造出来的韩文,还是用的汉语来标注解释的,可见汉语在当韩国历史记录上占有大量的份额。

现在的韩语其实是对汉字的一种标注,可以理解为拼音。在世宗大王没创立韩文以前,约为公元6世纪到9世纪,高丽语言开始使用汉字作为标记。

汉字传入韩国是在公元3世纪左右,传入之后并没有瞬间引起轰动,而是经历了又三个多世纪,也就是公元六世纪的时候,汉字开始被大量使用。


因为高丽语是只有语言的音而没有字的语言,所以为了方便记录,再加上和中国的频繁交流,所以他们把汉字和读音对应,使用汉字记录。

在时间的不断发展下,有两种对应方式是比较常见的。

一种是以汉语的音调为主,把汉字和音调对应,这时候汉字的意思被舍弃,第二种则是忽略汉字本身的读音,转而取汉字的本意。


两种方式互相交汇融合,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使用,比如在人名和地名上,主要就采用第二种方法。

当时汉字只有一些位阶比较高的权贵之人才能学习认识,主要在上层流通,下层的人民则没有一套完整的记录方式。

这种事情直到15世纪被世宗大王改变,为了把汉字推广下去,他召集了一大批学者对汉字的使用进行了创新改变,为了更好适应传播的需要。


世宗大王这个决定也是出于对后世的考虑,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当然要有自己的文字,基于这样的想法,他进行了这次改创。

这次改创的方向也很简单,首先语法结构要简单,其次因为是给民间百姓使用,要容易学会。这两个目标,就是此次改创的最终目标。

不过这种简化的缺点也很明显,也是现在韩文的缺点,一旦记录特别详实准确的事情,韩文就会不够用。所以这套文字虽然被创造出来,但是并没有大范围流通。


一些原本掌握汉字的“上层人士”依旧使用完备的汉字体系来记录,他创造出来的韩文在民间流通更多,更多的是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普及。

在他创造出来的这套《训民正音》中,分为元音和辅音,为了方便理解,可以对应到汉语的声母韵母,元音可以单独出现,而辅音则是要和元音搭配进行拼写。

为了更好的将《训民正音》传播出去,他还下令创作了方便理解记忆的儿歌,倡导在日常生活往来中,也以《训民正音》为主,将这作为当时官吏的考核标准之一。

韩文的发展

韩文在十五世纪被创造,但是在二十世纪以后才逐渐被使用。在韩文被创造出来之后,主要的书籍和上层使用的依旧是汉字。


在这种情况下,韩文只是被创造出来了,方便了一些人的生活,但是却并没有成为当时社会交流的主流。

在十五世纪二十世纪以前,韩国人主要使用的语言是“谚文”,通过观察那个时期的书籍可以发现,谚文就是韩文注音使用的情况。

谚文使用了一段时间,在朝鲜被日本占领的时候,这时谚文的使用率达到了最高的时期,基本成为朝鲜的主要书写文字。


在1945年8月15日,朝鲜把日本驱逐出朝鲜,重新获得国家主权之后,朝鲜半岛被分成了南北两个国家,分别是南韩和北朝。

朝鲜半岛解放,南北都建立了国家主权,为了适应国家主权和民族主义的需要,南北双方都迫切对国内的文字进行了改革,去中国化。

这次改革,建立在《训民正音》的基础上,在还未解放之前,使用的谚文是汉字和韩文混杂,这次改革的目的就是,把汉字的固有词去掉,转而用韩文创造新词代替。


这次改革的目的希望以后的韩文书写,不再有汉字的出现,以纯韩文为主,在还未改革之前的谚文,可以参考现在的日文。

为了彻底去汉字,在1948年的时候,韩国政府颁布了一则法案,在此法案中规定,禁止公开使用汉字,包括韩国的教科书,也不再使用汉字。

1968年的时候,在位的韩国总统特意下令,要求彻底删除中小学课本中的汉字。1976年,韩国开始彻底的进行韩文改革,全体国民参与,进行国语纯化。


为了保证韩国后代从出生开始只接触到纯粹的韩文,所以教材上的所有汉字和日文全都被韩文替换,从上到下,所有的教材全部换新。

除了学校教育方面的改革之外,社会上的改革也十分彻底。公共领域有关汉字的出现几乎全部被抹去,一些老建筑上的汉字能抹就抹,能遮就遮,尽量不出现汉字。

韩文比起汉字,书写和语法都更加简单,学习起来也没有汉字困难。当时韩国刚建国,扫除文盲的工作还是很重要的,而韩文比起汉字,显然更加方便传播学习。


而且韩国的民族主义也很乐于废除汉字、去中国化,国家的独立唤醒人民意识文化的独立,所以废除汉字的运动,见效很快。

但前面也提到韩文的缺点,因为以音调为主,所以无法细致的记录一个东西。所以在彻底去汉字化不现实,于是在1995年的时候,汉字又重现变成了选修课出现。

现在的韩文

韩国的去汉字化还是非常成功的,现在韩国民间基本看不到汉字,韩国使用汉字的场合非常少,普通的韩国人也基本不认识汉字。


这样的情况下, 另一些问题产生了,那就是去汉字化后造成的语言意思混乱。韩文是表音字,那个字只是一个读音,大部分没有特定的意思。

相当于汉字只有拼音,如果出现同音字,就会混乱,更别提韩语还没有声调,所以也就更加容易混乱。

除了认知困难以外,还有就是历史资料的认读。韩国的历史基本都是用汉字记载的,现在去汉字化彻底,这些历史资料就成了一个谜团,韩国人自己看不懂自己的历史。


于是在1995年的时候,一些韩国专家基于现实的考虑,建议重新学习汉字,而学校教育也把汉字学习列为了选修课,学生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学习。

一般都是想学法律专业的学生去学习。因为韩国的法律是由汉字书写的,为了理解法律,必须学习汉字,否则无法看懂发条。

法条的一个特性就是严谨,否则就会被钻法律的空子,所以韩国的法律条文是用汉字来记录的,在韩国,想要学习法律专业的学生,也必须在高中的时候选修中文。


这个在热门韩国电视剧《请回答1988》中也有体现,主人公为了考取法律专业,需要学习汉字。

现在中国人如果想要学习韩语,还是很轻松的,因为在整个韩语体系中,有超过50%的词汇都是汉字词,这些都是根据汉语词汇音变而来。

中国学生就只要学习韩语中的固有词和外来词就行了,外来词一般由英语组成,也是直接对英语进行汉语标注。

小结

韩文的发明初衷是为了让更多人学习使用,所以语法和读音都不难,这种特性就决定汉语会存在一定的缺陷,而后的去汉字化虽然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但后来确实出现了问题。


因为去汉字化,所以现在韩国人连自己国家的历史都看不懂,一些早期文学作品也读不懂。

现在虽然被某文字机构评为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但是最古老时期的“韩文”样子,他们自己也无法认读,这种局面十分尴尬。

另外,韩国政府对于去汉字化做的也实在太极端,从根源上否决了汉字,而没有弥补韩文本身的缺点,所以导致后续问题的出现。

虽然现在韩国政府将汉字列为了选修课,但是大部分韩国年轻人没有学习汉字,无法通读自己的国家的历史。

这种极端的行为,不可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