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战役打响后,国军为救援锦州,命廖耀湘的西进兵团(即9兵团)沿着北宁线疾进,以解锦州之危。

不过令人奇怪的是,廖耀湘在接到命令后,先是去了彰武,更令人不解的,是廖耀湘在彰武居然停留了足足三天,一直到东野对锦州展开总攻时,才磨磨蹭蹭出发。

为啥廖耀湘要停留?这就要说一说9兵团在彰武都干了啥了。



一、为啥要去彰武

从地图上看,彰武位于锦州以北、沈阳以西方向。

因此,从沈阳出来且在新民火车站集结完部队的廖耀湘,去锦州最快的路线,自然是沿着北宁线南下,这样就能直接进抵锦州。

但问题是,廖耀湘集结完部队后,并没有这么走。

1948年10月8日,国军第9兵团在新民地区基本集结完毕,随后在11日上午,廖耀湘于新民火车站召集9兵团团长以上人员开会。

会议上,廖耀湘一声令下,部队调转方向,往新民西北方向的彰武全速前进,并要求部队占领彰武。

为啥要去这里?廖耀湘有自己的“小算盘”。

锦州被围后,老蒋亲临沈阳,严饬东北国军将领无能,同时又私下召见了廖耀湘,要求他西出沈阳、救援锦州。

对此,廖耀湘是一百个不愿意,他最想的,是赶紧去营口。

但正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在老蒋的恩威并施下,廖耀湘只得硬着头皮答应,不过答应归答应,廖耀湘却是另外一种盘算。

锦州被围已成事实,既然如此,就让东野先跟锦州守军打一打,这样就能最大限度消耗东野的有生力量,届时自己再上,胜算也会大一些。

哪怕是锦州国军守城失败,但东野也会有不小的损失,到那个时候,凭借自己手里的新一军和新六军这两大王牌主力,轻轻松松就能拿回锦州。

基于这种想法,廖耀湘在第一阶段自然不肯马上赶到锦州。

但按兵不动又不合适,毕竟老蒋盯着呢,所以必须得有相应的动作,思来想去,廖耀湘把目光瞄向了彰武。

为什么会选中彰武呢?一个很简单的原因,这里是东野的后勤补给重地和中转站。

在廖耀湘看来,东野全力攻打锦州,后勤压力必然极大,因此只要拿下了彰武,就能切断东野的后勤补给,一旦东野没有了后勤保障,那锦州之围必解。

并且,拿这个理由来说服老蒋,老蒋也无话可说。

这便是廖耀湘非得去彰武的原因,从军事角度来讲,廖耀湘此举算是相当高明的,后勤保障一旦出了问题,确实会对前线作战造成极大影响。

就这样,廖耀湘在11日上午训话完毕后,随即命令部队往彰武开进,而到了次日,国军9兵团麾下的新3军就迅速攻占了彰武。

说到这里有人就会说了,这彰武既然是东野后勤重地,怎么这么轻易就被敌人占了?并且还是被战力排名靠后的新3军打下来的,是东野的实力不济?还是新3军实力太强?

实际上,既非东野实力不济,也不是国军实力太强,一个核心的原因就是,东野首长压根儿就没打算守住彰武,换句话说,就是希望廖耀湘能攻占彰武。

彰武确实是东野的后勤重地不假,但偌大的东野,怎么可能就只有这一个后勤基地?

所以,即便是廖耀湘攻占了彰武,也不会影响到东野攻打锦州的进度,最起码,不会造成根本性影响。

至于说为何东野首长希望廖耀湘去攻占彰武,很简单,当时攻克锦州是头等大事,东野的主力纵队基本也都投入到了攻城战斗之中。

而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外来的因素,也就是国军的援军,都有可能会影响到锦州战役的成功与否,也正因为如此,东野首长才会要求防守塔山一线的东野部队“不要伤亡数字,只要塔山”。

同样的道理,若是廖耀湘兵团真的发了疯似的拼命救援锦州,对于东野来说,还真的是一个很大的麻烦事。

所以,能让他不来,或者晚点来,是东野首长当时最希望的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廖耀湘先不去锦州而是去攻打彰武,自然符合东野当时的战略需求,因此,让其“顺利”将彰武占领,也是东野首长授意的结果。



不然的话,在廖耀湘进军彰武时,曾与其交手的东野五纵、六纵,是绝不可能一触即退、主动撤出战斗的。

所以,一切迹象都表明,廖耀湘能“顺利”攻占彰武,并非其太强,而是东野首长有意为之。

但令人奇怪的事情就发生在这里,按理说,打下彰武之后,廖耀湘只需安排一部分兵力留守即可,主力部队理应赶紧往锦州奔才对。

可实际情况却是,从打下彰武开始,廖耀湘干脆不走了。

二、彰武有什么

之所以不走,肯定是有原因的。

作为东野的后勤补给重地之一,彰武这里自然存放着东野的补给,虽说在锦州战役打响前已经运走了一部分,但依然遗留了不少。

当然,武器、炮弹这里基本没有,毕竟攻城时还要用,而留在这里最多的,则是粮食,准确的说,是成堆成堆的高粱米。

国军的战地观察官在战后的报告就提到,东野留在彰武的高粱米,“甚多”。

当然,除了高粱米之外,肯定还有别的一些物资,但主要还是高粱米,说到这里有人就疑惑了,无非是一些粮食而已,廖耀湘犯得上不走吗?

答案是不仅犯得上,并且非常犯得上,原因很简单,因为国军9兵团看到这么多粮食后,第一个念头就是“有利可图”。

所谓“有利可图”,就是拿粮食换钱。

在攻占彰武之后,由于在这里找到了大量的粮食,9兵团各部队就做起了“生意”,具体的做法,就是把这里的粮食运回沈阳后售卖,以牟其私利。

曾任国军新1军第50师副师长的陈时杰后来就回忆,在拿下彰武之后,新1军几乎是全体出动,疯狂抢掠彰武以及彰武台门等地的粮库。

不仅是新1军,国军9兵团的其他部队同样如此,总之就是看谁抢得快抢的多。

而把粮食抢到手之后,最开始,为了尽可能多次运回沈阳,该兵团各部又开始争夺军车,为此还大打出手,之后军车日夜穿梭不停,把抢到手的粮食运到新民、沈阳进行售卖。

陈时杰回忆时还恨恨的说,由于彰武是新3军先打下来的,因此其“近水楼台先得月”,就属其部的59师抢运粮食最多,结果这支抢粮食极为“勇敢”的部队,在战场上却表现的极为稀松,黑山阻击战期间,战斗才刚开始,就被尽数全歼。

到了后来,由于军车不够用,国军9兵团各部开始把那些装有作战物资的汽车也用上了,硬是把汽车上的弹药和汽油全部搬下来,用以运送粮食。

不过即便如此,汽车依旧不够用,因此,国军9兵团开始强征民夫,而与此同时,沈阳的一些不法商人也看到了商机,这些人干脆带着现钱来到新民一带,并设立了收购站,而这就更方便国军的军官们发横财了。

就这样,国军9兵团在攻占彰武之后,一直忙着抢粮发财,根本无暇顾及其他,而这么一来,自然就错过了配合国军东进兵团会师锦州、夹击东野的最好机会。



一直到14日,也就是东野发起锦州总攻的当天,国军9兵团才开始动身,往新立屯方向前进。

但到了新立屯之后,国军9兵团又不走了,为啥?因为在新立屯,该兵团又发现了20余座满满当当的粮库。

这到嘴边的肥肉,岂能放过?所以,该兵团把在彰武干的事儿又干了一遍。

三、自酿苦果

众所周知,廖耀湘是在20月21日拂晓,才下达了进攻黑山的命令。

实际上,早在10月17日,廖耀湘就已经召开了9兵团的军长会议,提出以一部分兵力“猛烈”攻打黑山,以达到迷惑东野的目的,主力部队则趁此机会向营口迅速撤退。

并且在会议上,廖耀湘还专门强调要“争取时间”,尤其是打黑山“宜早不宜晚”。

但为何直到21日才下令进攻呢?除了忙着抢运粮食做生意这一因素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东野当时设下的一个妙计。

锦州解放后,东野的目标转向国军第9兵团,而为了诱其西进以方便在运动中将其歼灭,东野十纵故意露出破绽,并把兵力从新立屯往后撤。

与此同时,锦州一带的东野部队,除留下一部外,剩余的也开始做出向疏散态势。

而这种种行动,就让国军方面误以为东野要进行休整,再联合锦州战役,更让老蒋认为东野经历了锦州战役,肯定是元气大伤。

正所谓“趁你病、要你命”,这么一个“难得”的能打击东野的时机,老蒋岂能错过?

于是,为了能重新夺回锦州,老蒋“果断”强令廖耀湘西进,但问题是廖耀湘正盘算着去营口,所以因为意见不统一,足足争执了两天。

一直到20日晚间,廖耀湘这才勉强同意西进,之后到了21日拂晓,国军9兵团开始进攻黑山。

而在黑山阻击战期间,廖耀湘玩儿命进攻却始终无法突破十纵防线,这其中,除了有十纵拼死阻击之外,廖耀湘兵团在彰武、新立屯的一个举动,也是导致其失败的原因之一。

国军9兵团在彰武和新立屯期间,为了能多抢多运粮食,挪用了大量军车,甚至还把装有作战物资的汽车腾空来装粮食。

结果这就导致,这些汽车的汽油被大量消耗,这么一来在突围黑山之际,缺乏汽油的汽车根本无法把包括弹药给养在内的物资送过来。

不得不说,国军9兵团这可真的可谓是自酿苦果。



没能及时补充上弹药和给养,加上突围黑山时的消耗,最终造成了在突围失败后,廖耀湘既无法去营口,也无法就地固守,只能往沈阳方向撤,没办法,弹药和给养基本没了,除了回沈阳补充,剩下不管怎么做都会被围歼。

也正是在廖耀湘试图退往沈阳的路上,东野各纵队以凌厉攻势从四面八方攻来,在此攻势下,廖耀湘兵团彻底乱了阵脚,随之迅速崩溃瓦解,最终覆灭于辽西平原之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