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时任国民党军62军军长、十七兵团副司令官兼天津防守副司令的林伟俦在天津战役中被我军俘虏。

被关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直至1961年获特赦。



图|前排右一为林伟俦

值得一提的是,林伟俦获释以后,向有关方面申诉,称1949年1月14日当天解放军发起天津战役,当天下午当天津守城司令陈长捷接到华北“剿总”傅作义的指示,命令天津守军立即停止抵抗后,自己即遵命转达全城守军立即停止抵抗,放下武器,自己不应该被作为战犯。

不过,林伟俦这番说辞,与陈长捷的情况有所出入,因为陈长捷是一直负隅顽抗到了第二天上午9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天津战役期间,林伟涛确实率领62军放下武器。

1986年9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以(86)刑再字第72号令,宣布对林伟俦不以战犯对待,并撤销本院1961年度赦字第六号对其以战犯特赦的通知书。

林伟俦被俘前是国民党十七兵团副司令官,但该兵团司令官则是我们熟知的侯镜如。

1948年8月,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全国军事检讨会议,会议决定编组兵团,同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蒋介石抽调在北平的62军以及第92军第21师编成一个兵团,侯镜如任兵团司令,刘春岭、林伟俦为副司令。

当时,东野大军弃沈阳于不顾,南下北宁线,并对锦州展开攻势,蒋介石严令卫立煌增援,卫立煌只好空运部队到锦州,结果只运了两个团的兵力,就因锦州锦州机场失守而告终。

1948年10月2日,蒋介石飞抵沈阳召开师以上军事会议,除命令范汉杰固守锦州外,还组成了两路援军:

“以华北“剿总”第62军、第92军1个师、独立第95师,以及驻山东的第39军2个师迅速海运葫芦岛,会同锦西、葫芦岛原有的第54军4个师,共11个师,组成“东进兵团”,由第17兵团司令官侯镜如指挥,增援锦州;以沈阳地区的新1军、新3军、新6军和第17军、第49军主力,共11个师另加3个骑兵旅,组成“西进兵团”,由第9兵团司令官廖耀湘指挥,协同“东进兵团”夹击东北野战军于锦州城下。”



蒋介石执行完此项部署后立即飞赴北平,准备筹划调华北剿总兵力北上,侯镜如是被赶鸭子上架,急匆匆就被叫到了机场,随同蒋介石一起飞赴葫芦岛。

54军全体官兵都没有见过侯镜如,此番叫他急匆匆上飞机,目的就是为了让他熟悉一下两军的官兵。

因为侯镜如上飞机非常仓促,所以蒋介石最后说:

“在侯司令官回去带部队来到之前,你们暂归第54军军长阙汉骞指挥,向塔山、锦州攻击。”

也几乎是同时,林伟俦率领驻扎秦皇岛的62军开赴葫芦岛。

侯镜如到北平去主要是协调92军到葫芦岛的,但是傅作义始终把持着不愿意放,因此在塔山阻击战早期,侯镜如本人是不在第一线的。

据时任国民党军东北“剿总”副司令杜聿明回忆,蒋介石从葫芦岛返回北平后没有停留,而是转到去了上海,因为后院起火,蒋经国在上海打击投机倒把,打到了孔令侃头上,蒋介石为了宋美龄,急匆匆去救孔令侃了。

后来的事情也就清楚了,蒋介石救出了孔令侃,也导致了经济彻底崩盘。

傅作义大概也因为此事对蒋介石不满,所以面对侯镜如调兵的请求,始终拖着不想办,后来还对来北平的杜聿明说:

“蒋介石要美人不要江山,我们还给他干什么!”



1948年10月10日,塔山阻击战正式打响。

侯镜如不在前线时,塔山一切军事行动归54军军长阙汉骞指挥,阙汉骞对接下来的塔山之战很有信心,因为塔山没有山,根本就无险可守。

阙汉骞的军事部署是:

“国民党军第62军151师进攻白台山,得手后沿鐵路公路左侧挺进锦州城西地区及锦州飞机场附近,以保证空运补给畅通;第54军第8师进攻塔山堡,沿铁路公路前进,挺进到锦州城南地区,负责与城内守军取得联系;暂编第62师负责夺取铁路桥头至打鱼山(涨潮后,打鱼山会变成打鱼山岛),得手后即随第8师跟进,为总预备队。”

令国民党军没想到的是,一开始他们就碰了钉子。

林伟俦的62军主要负责进攻白台山:

“当时因轻视解放军的力量,部队即开始进攻,以为就可以唾手可得了。但是,经过反复冲击,碰得头破血流。”

从多数当事人的回忆,白台山之战从一开始就陷入胶着状态,双方打的都很惨烈,部分阵地更是失而复得,白台山阻击战第二天,防守七号阵地的36团2营4连2排全军覆没,七号阵地失守,但在失守后不久,即被36团两个连再度复夺。



时任四纵副司令员的胡奇才回忆:

“我12师36团7号阵地遭到敌猛烈攻击。敌以炮火猛轰7号阵地后,以两个营趁机运动至我前沿工事边缘,炮火一停便实施冲击。我守备队奋力抗击。5班全班伤亡,弹药耗尽之时,班长徐忠智冲着突入阵地之敌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阵地前沿被占领。关键时刻,12师36团6连、35团6连和9连趁敌立足未稳之际,以迅猛的反冲击将敌击退,阵地前沿又被我重占,得以恢复。”

事实上就是,不光是林伟俦62军所在的白台山阵地遭遇严重困难,54军负责夺取塔山阵地同样也困难重重

1948年10月12日,即塔山阻击战第三天,阵地上突然一片宁静。

东野根据战俘口中得知,国民党军第17兵团司令官侯镜如抵达葫芦岛。

侯镜如接过了阙汉骞的军事指挥权后立即召开了军事会议商讨部署,会上时任国民党军第17兵团参谋长兼“东进兵团”参谋长张伯权说:

“我们研究了两个方案,请大家讨论。”

第一个是国民党军第54军参谋长杨中潘提出来的,他主张集中兵力进攻白台山与塔山之间的间隙,以期实现绕过塔山,直插我塔山守军后背。

第二个个是张伯权提出的,当然事实上也是侯镜如的意见。

“我主张用主力沿锦(州)葫公路、铁路进出,大兵团展开运动敏捷方便。塔山地势低,我们所占领的地势高,容易使用瞰制火力掩护部队前进,同时也避免重新部署兵力,即可以迅速开始攻击。”

在上述两种方案中,林伟俦是赞同第一种方案的,并且在当时情况看,却有可行之初。

包括在今天,当我们讨论塔山阻击战时,不少人也认为,既然拿不下塔山,是否可以绕过。



根据史料记载,当时确实有绕过塔山的方案被提出来,只是后来并未被采纳,侯镜如反而说服了在场绝大多数师以上的军官同意了他的方案。

时隔多年后,林伟俦在功德林重提旧事,认为侯镜如是“打了埋伏”,而事实就是,他的这个猜测并没有错。

侯镜如确实是打了埋伏,因为侯镜如1925年入党的老党员,因为顾顺章叛变才造成了脱党事实,而对侯镜如的策反工作,是从1947年就开始的,侯本身就有率92军起义的想法。

侯镜如不同意打过塔山的根本原因在于想保存实力,因为他担心打的进去,打不出来,他想尽可能的维持眼下的局面。

当然,明面上是不能这样讲。

在场的国民党军各级将领其实都有所领会,绕过塔山虽然明面上看可行,但万一过于深入致使部队折损,谁也不敢保证蒋介石一定会绕过他们,倒不如采取稳扎稳打的办法,就算打不进去,也至少可以维持表面上的稳定。

除了独95师师长罗奇。

从10月13日以后,塔山前线国民党军的进攻,就基本上成了罗奇的独95师唱主角。

不过,这么一来,也是的塔山前线压力倍增,不过对于辽沈战役整个大局而言,只要国民党军不越过塔山,那么在战略上,我军始终是占优的。

这也是东野为何不把总预备队的一纵拉到塔山的一个重要原因。

据林伟俦回忆,塔山之战至15日凌晨,基本上就只有零星小股进攻了,因为他们从锦州逃出的残兵得知,解放军已经攻入锦州,双方正在巷战,即便是东进兵团能打过塔山也于事无补了。

“我立即将此情况报告侯镜如和罗奇,随即得到通知,要各部队就地加强工事,严密警戒,以防共军在解放锦州后进军葫芦岛。”

锦州失守后,蒋介石严令东进兵团、西进兵团两路并进,意图重占锦州。

杜聿明抵达葫芦岛后,决定对塔山采取守势,大军出锦西扫荡,但当时我军已经撤离了塔山。



据林伟俦回忆,他在观察到我军撤离塔山后,曾命人奔赴塔山实地观察我军的阵地,后来更是亲自带着一个搜索班赶赴塔山。在实地考察了塔山、大台山我军阵地后,林伟俦也不由得心生佩服。

“我从塔山转到大台山山脚207高地一带时,沿途堡垒星罗棋布,障碍物纵深,交通壕连贯,构成了铜墙铁壁般的坚固阵地。在许多堡垒工事中都插满了标语,如‘沉着瞄准杀敌‘与阵地共存亡‘为人民立大功,等等。解放军在塔山的阵地是如此的完整。我环顾塔山周围,几十里以内树木很少,解放军怎能在十多天的时间里,找到这样多的木材,做出这样的奇迹呢?这真是我们所不能想象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