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推开家门,迎面而来的不是暖黄廊灯,而是刺眼的红光——上海普陀区常德名园小区9号楼的周女士,近半年来每日被这样的场景笼罩。



对门邻居的“风水阵”式装修,让整层楼道仿佛浸在血色中:两盏大红灯笼全天候亮着红灯,门框刻着“书香门第”却摆满铜制山海镇、咬剑狮,玉石质感的石狮雕像分立两侧,所有摆件齐齐指向周女士家门。“我一个独居老人,心脏不好,每天出门像撞邪!”她颤抖着向媒体控诉。





这场争议的焦点,远不止“迷信”二字。业主将房门拓宽至包裹消防管道,两套同风格住宅的窗户全换成防弹玻璃,反光刺得邻户睁不开眼。更吊诡的是,6号楼另一处房产被复制粘贴了相同布局——那里曾是业主父母的居所,二老相继离世后,这套房成了“风水阵”的镜像。



物业归经理透露,该业主早年仅摆放麒麟摆件,父母去世后逐渐升级为如今的阵仗,“整改通知书撕了贴、贴了撕,连面都不肯露”。

城管部门坦言执法困境:石狮占用公共区域可责令拆除,但包裹消防管道的门套需消防部门认定;24小时红灯笼更因缺乏法规依据,只能从“公序良俗”角度劝导。而防弹玻璃的反光问题,至今无明确处理标准。“就像拳头打在棉花上。”居委会田书记摇头。



上海申道律师事务所杨邹华指出破局关键:红光造成的心理压迫、消防隐患均可诉诸相邻权。若法院认定摆件棱角阻碍消防栓使用,或反光影响居住安全,业主必须整改。有网友犀利评论:“风水镇得了鬼神,镇不住人心。”



这场闹剧折射的,是城市化进程中私人信仰与公共空间的激烈碰撞。当风水罗盘转向邻居家门,当个性化装修演变成视觉暴力,我们或许该重新审视那句老话——远亲不如近邻,究竟该如何定义“边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