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站附近、商场门前,这些人流密集的区域常常被大量非机动车围堵,杂乱无章的停放景象不仅严重影响城市的市容市貌,还给市民的日常出行带来诸多不便。为缓解非机动车停放矛盾,促进慢行交通“停有位,停有序”,徐汇区建管委会同区交通中心等相关部门,积极推进非机动车停放专项工作。
截至目前,徐汇区已经完成11个现状停车矛盾突出且具备改造空间的点位的优化改造和综合治理,通过工程措施与管理手段的双重施策,显著提升区域非机动车停放秩序。
以工程改造优化空间,提升停放环境
针对徐汇万科中心、漕溪路地铁站、桂林公园地铁站、西岸梦中心等4个重点点位,区建管委通过工程措施完成改造,有效改善了非机动车停放环境。
徐汇万科中心柳州路地上非机动车停放点(改造前)
徐汇万科中心柳州路地上非机动车停放点(改造后)
以徐汇万科中心为例,柳州路一侧的地上非机动车停放区在改造前是临时区域,存在坡道不完善、未设置停放标识等问题。改造后,坡道得到了拓宽,停放区增设了明显标识,并铺设了钢丝网片地坪,不仅优化了停放空间,还完善了停放环境。同时,这里还建设了“小哥驿站”,配备电瓶车充电桩、换电柜等设施,为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提供便利。
漕溪路地铁站3号口站前广场(改造前)
漕溪路地铁站3号口站前广场(改造后)
漕溪路地铁站3号口站前广场航拍图(改造后)
桂林公园地铁站非机动车停放点(改造前)
桂林公园地铁站非机动车停放点(改造后)
“我们结合漕溪路地铁站3号口站前广场及桥下空间绿化改造项目,对非机动车停车空间实现扩容提升,配合管理手段后有序排放。结合地铁15号线桂林公园站桂林路西侧公共绿地建设项目,与绿化部门沟通调整实施方案,局部增加规划停车空间,优化非机动车停放环境。”区建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西岸梦中心非机动车停放区设置前
西岸梦中心非机动车停放区设置后
为适应西岸梦中心正式运营后的非机动车停放需求,沿龙腾大道(穹顶艺术中心—龙台路)部分路段增设了非机动车停车带。结合园区分隔绿化,以专用地面铺装、分隔栏分隔出停放专区,增加地面停车空间供应。此外,利用地面标识颜色进行分区停放示意,引导各类非机动车有序停放。
管理升级叠加科技赋能,强化秩序维护
除了硬件改造,徐汇区还通过管理手段对锦江乐园地铁站、漕宝路地铁站、漕河泾地铁站、零陵路沿线、宜山路地铁站、虹梅路地铁站、美罗城(徐家汇商圈)等7个重点区域的非机动车点位进行了综合治理,运用科技手段和多方协作,进一步提升停放秩序。
科技手段的引入,主要体现在强化电子围栏技术的运用与运维保障上。通过设置共享单车推荐停放区域和明确禁停区域,徐汇区利用科技的力量,为市民提供了清晰的停车指引,有效减少了非机动车的乱停乱放现象。
零陵路沿线
宜山路地铁站
美罗城(徐家汇商圈)
同时,多方协作机制也在此次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区房管局通过工作提示,积极引导各小区物业管理加强对共享单车的管理。徐汇交通中心更是联合街镇、城管大队以及单车运营企业,在徐家汇商圈开展了共享单车文明骑行推荐停放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居民们的文明停车意识。
区建管委表示,此次非机动车停放点位整治工作,不仅解决了当前停车矛盾突出的问题,也为未来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优化奠定了基础。通过工程改造与管理升级的双重举措,徐汇区在提升城市形象的同时,也为市民创造了更加便捷、有序的出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