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 | Pixabay
撰文 | 宋文法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含糖饮料的消费量不断增加,同时也有证据表明,含糖饮料对心脏代谢健康的有害影响正在积累。据估计,全球每年有18.4万人的死亡可归因于含糖饮料。
为了减少糖的摄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食用人造甜味剂。人造甜味剂被广泛用作糖的无热量替代品,存在于全球数千种产品中,特别是超加工食品,如无糖饮料、零食和低热量食品等。
阿斯巴甜,是人造甜味剂的一种,甜度是蔗糖的200倍,几乎不含热量。2023年7月,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援引对人类致癌性的“有限证据”,将阿斯巴甜归为可能对人类致癌之列(2B组),联合专家委员会重申其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40毫克。
2025年2月19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研究人员在"Cell Metabolism"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Sweetener aspartame aggravates atherosclerosis through insulin-triggered inflammation "的研究论文。
研究显示,在灵长类动物和啮齿动物中,阿斯巴甜会引发胰岛素激增,加剧动脉粥样硬化,导致更高程度的炎症,从而增加心脏病风险。
图:参考文献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小鼠、食蟹猴模型,连续12周每天给动物模型喂食含有0.15%阿斯巴甜的食物,相当于人类每天饮用约三罐无糖汽水,分析了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对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结果发现,长期摄入阿斯巴甜显著增加了主动脉中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和大小,并且这种效应呈剂量依赖性。
此外,血管中炎症水平更高,表现为炎症细胞增多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信号减少。
阿斯巴甜加剧动脉粥样硬化(图:参考文献)
进一步分析发现,阿斯巴甜显著提高了小鼠和食蟹猴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但血糖水平未显著变化。通过糖耐测试发现,长期食用阿斯巴甜会导致明显的胰岛素抵抗。
研究人员指出,这一结果并不令人意外,因为口腔、肠道等组织内布满了感知甜味的受体,有助于胰岛素释放,但阿斯巴甜比糖甜200倍,似乎能诱使受体释放更多的胰岛素。
以上结果表明,在小鼠和食蟹猴模型中,长期食用阿斯巴甜会增加循环胰岛素水平和改变胰岛素敏感性。
阿斯巴甜增加胰岛素水平(图:参考文献)
由于迷走神经的激活会增加胰岛素的释放,研究人员发现,当小鼠双侧膈下迷走神经切除后,可以完全抑制阿斯巴甜诱导的胰岛素分泌,表明迷走神经激活对于胰岛素释放和动脉粥样硬化至关重要。
随后,研究人员胰岛素泵植入小鼠,发现与食用阿斯巴甜类似,证实了外源性胰岛素也能加剧动脉粥样硬化。而使用链脲佐菌素(STZ)抑制胰岛素分泌,可完全抵消阿斯巴甜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机制分析发现,胰岛素刺激的动脉内皮细胞中CX3CL1表达显著上调,CX3CL1通过其受体CX3CR1介导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黏附和迁移,促进炎症反应,敲除CX3CR1基因可完全消除阿斯巴甜加剧的动脉粥样硬化。
图:参考文献
研究人员表示,下一步,研究团队计划在人类身上验证这一发现,并预估道:CX3CL1不仅仅是心血管疾病的潜在靶点,因为血管炎症与中风、关节炎和糖尿病有关。
研究人员指出,如今,人工甜味剂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种类的食品中,所以我们必须了解其对健康的长期影响。
总之,结果表明,无糖也不健康,阿斯巴甜会迷走神经的激活,激增胰岛素释放,进而通过CX3CL1-CX3CR1信号通路加剧动脉粥样硬化,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心脏病风险。
参考文献:
https://doi.org/10.1016/j.cmet.2025.01.006
助力医学研究高质量发展,推动医疗科技创新转化!
基础方案设计|数据挖掘|数据分析
联系医诺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