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万山区农业经济发展呈现出蓬勃的态势,为区域经济增长和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新的一年,万山区将继续围绕“一主两辅一突破”产业格局,因村因地施策,大力推动肉牛、香柚、生猪、蔬菜等特色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实现强村富民。

一大早,在贵州华城牧业有限公司的一期肉牛养殖基地内,工人们正忙着清扫牛棚。标准化建设的牛舍里,上百头肥壮的西门塔尔牛也正享受着丰盛的早餐。


万山农业经济“百花齐放”喜迎春。

“我们一期工程现存栏量有800头,差不多还有5个月出栏,按照目前的市场价预估大概有1300万元的产值。”贵州华诚牧业管理人员袁忠能说。

华诚牧业有限公司作为万山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2017年落户丹都街道旗屯村。这几年,公司不断进行技术改革,引进新西兰第四代西门塔尔肉牛进行自繁自养,现在已经发展成万山区肉牛全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推动肉牛产业走上快车道。

“我们去年的存栏量是3000头,每头按1.7万元算,我们去年总的产值是超过了5000万元。”袁忠能笑着说。


万山农业经济“百花齐放”喜迎春。

2023年,华诚牧业依托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500万元,开始二期场地建设,2024年又获得东莞市东西部协作资金450万元,用于二期草料库、牛粪场、化料池等建设。目前,项目整体建设已全面完工,草料库、堆粪池和13个牛舍将在4月底正式投入使用,养殖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可新增就业岗位10余个。

“今年我们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预计总存栏量在7000头,如果按照每头牛1.7万元来计算,今年的产值可以突破1个亿。”袁忠能拿起手机,认真地算着账。


万山农业经济“百花齐放”喜迎春。

养殖业大步向前,种植业也快马扬鞭。在鱼塘乡江屯村露天蔬菜种植基地,30余名工人正在采收白菜苔,现场一派忙碌的丰收景象。

“我在鱼塘承包了320亩蔬菜大棚,70亩露天基地,主要种植小白菜、上海青、菜苔等品种,亩产可达1500斤,现在通过自产自销的方式销往广东、上海等沿海城市。”鱼塘乡蔬菜基地负责人廖加瑞说。

廖加瑞介绍,他承包的蔬菜基地分布在江屯村、大龙村和高峰村,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选择错峰循环种植周期短的应季蔬菜,不仅能保证每天“有收有种”,还能增加当地村民的就业机会。


万山农业经济“百花齐放”喜迎春。

“现在每年的土地流转费用大概在20余万元,给工人发放工资60余万元,可以稳定带动30余人就业。”廖加瑞说。

近年来,万山区立足资源优势,不断调整优化种养殖结构,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之路,肉牛、香柚、生猪、大棚蔬菜等产业呈现出“百花齐放”态势。2024年,全区新增大中型肉牛养殖企业6家,肉牛存栏1.5万头;香柚采摘面积达1.38万亩,产量1.2万吨;出栏生猪25.84万头;建设“菜篮子”蔬菜保供基地1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13.29万亩,产量22.08万吨。

万山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冯艳青表示:“2025年,我们将围绕农林牧渔总产值增长4.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的目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依托香柚、蔬菜、生猪产业发展基础和全市唯一A级屠宰资质优势,加快发展‘一主两辅一突破’产业,助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图/文 宋安念、刘晓雪)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