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正梅 王世良 封面新闻记者 冷宇

雨水节气过后,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鱼城街道鱼山大棚蔬菜示范基地的辣椒迎来丰收,采摘、分拣、拉运……工人们穿梭在辣椒丛中,将成熟的辣椒采摘装入桶中。


工人在采摘辣椒

“鱼山蔬菜示范基地总面积35亩,以栽培辣椒为主,用工主要是鹤益社区的移民,每年用工量大概在9000人次,去年种植我们支付工资大概有120万元。”会东县昶裕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唐虎介绍说。

辣椒是短平快高效农业,从育苗、移栽、管护到成熟采摘,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随着鱼山大棚蔬菜示范基地的建成,产业逐渐发展起来,不仅解决了资源闲置的问题,还为群众拓宽了就业渠道、丰富了就地就近就业机会,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


刚采摘的辣椒

基地的建成,为鱼城街道鹤益社区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就业机会。鹤益社区二组的居民郭昌珍2024年2月份以来一直在此务工,每个月的收入有3000元左右。

近年来,会东县始终扛牢水电移民后扶发展政治责任,坚持“一条主线、两条底线”不动摇,千方百计谋发展,扑下身子抓建设,秉持“政府引导、经营主体、基地依托、产业推动”的发展理念,积极整合乡村振兴和移民后扶资金530余万元,在鹤益社区搭建45座蔬菜大棚,打造鱼山大棚蔬菜示范基地,并承包给农业科技公司进行经营管理。该公司投资480万元迅速建成配套蔬菜分拣中心与冻库,完善基地产业体系。鱼山大棚蔬菜示范基地成为了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助推器”,借助土地流转、联合经营、劳务合作等合作模式,源源不断地为社区集体经济注入活力。


蔬菜示范基地

鱼城街道鹤益社区副主任言汶林介绍说,蔬菜基地建成后,能长期为移民提供就业岗位,通过定期举办种植技术培训,在移民群众当中反响相当好。同时,基地作为会东县移民后扶精品工程、群众增收富民工程、“菜篮子”稳产保供民生工程,通过“社区集体+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多措并举打造“家门口”就业圈,让社区群众就近务工有去处、致富增收有门路,实现家门口挣钱顾家“两不误”。

下一步,鱼城街道计划通过党建赋能,深化社区与企业合作,完善“基地+”联农带农助农机制,第二期投资211万元大棚建设,将产业向周边扩展,连片发展,帮助更多的当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