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15年至2020年期间,宁夏的5个农民在吴忠市利通区扁担沟镇的五里坡草原包下了挺大的一块地。

他们想要将这片草地收拾一下,然后种一些苜蓿、玉米等经济作物增加收入。

于是他们雇了一些人使用挖掘机、装载机等机械设备,对承包下来的草原进行了大规模开垦。



这些重型机械很快便撕开了草原的“皮肤”,很多本身长在草地上的植物都被铲除了。

这些草被清理地差不多了之后,几个人就开始开挖检查井、铺设滴管等设施,为后续的耕种做准备。

但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开垦承包地的行为竟然还触犯了法律。



在几位农民的规划之下,这些本来是草原和滩涂的地方就这样被开发成了耕地。

很快这几个人的行为就被发现了,然后法庭。

在自己的承包地上进行开垦为什么不可以呢?

«—【·承包地也不能随便开垦?·】—»

关于这个问题,公诉人表示,其实他们在办案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因为有很多农民会认为树是自己家的,所以就算是砍了也没事,地是自己承包的,开垦是理所当然的,但实际上并非是这样的。

许多人对生态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缺乏了解,在开垦的过程中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所以在不知不觉中触犯了法律。



经专业鉴定,这5位农民开垦草原地种植农作物,致使原有植被被破坏,土壤出现了严重的沙漠化现象,草原用途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破坏了当地的环境。

草原植被的破坏,使得原本能够固定沙土、涵养水源的土地失去了保护,土壤沙漠化加剧,不仅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还可能对周边地区的气候和生态产生连锁反应。



所以即便这个地方是自己的承包地,也不能随意改变它的土地用途,需要沿用之前这块地一直以来的用途。

特别是几个人在开垦土地的时候,不小心拔除了不少野生植物,其中就有一种非常珍贵的植物叫做“沙冬青”。



沙冬青是一种珍贵的常绿超旱生植物,它的根系发达,能够深入土壤,固定沙化的土壤,对于防风固沙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形态上,植株矮小,长着很多分枝,树皮呈黄色或灰白色。

叶子较小,是椭圆形的,表面有一层蜡质层,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



沙冬青和大多数常绿植物不大一样,它主要生长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沙地、戈壁滩等恶劣环境中。

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极强,就算是在沙漠这样极端干旱的地方也能轻松生存。

沙冬青主要喜欢生长在内蒙古、宁夏、甘肃这样的一些地方。



别看它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沙漠绿化植物,但它有个毛病就是长得实在太慢了。

想要长到1,5米的个头起码得需要100年的时间。

这就意味着沙冬青一旦被伤害,那么再想要进行种群的恢复就相当麻烦。

这样的植物被破坏,想要复原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就太高了。



沙冬青可以通过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等方式进行繁殖,但由于其生长缓慢,种子发芽率较低,繁殖难度很大。

而且本身想要提高沙冬青的成活率,还需要专业的技术和精心的照料,这又得付出不少成本。

所以破坏起来倒是不需要几天的时间,但是修复起来就相当麻烦。



当然,沙冬青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生态方面,它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和科研价值。

同时,对于研究植物的耐旱机制、生态适应性等方面,沙冬青也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材料。

经过审理,法院依法对这几位农民作出了判决,他们不仅面临着牢狱之灾,还需承担相应的罚款。



当天的庭审现场,不仅有来自自治区的一些公安局和自然资源局的一些行政执法人员参与旁听,还邀请了被告人所在村庄村干部和部分群众旁听。

很多人第一次意识到,自己身边看似普通的植物,竟然有着如此重要的生态价值。



这种现场的普法教育,让群众深刻认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性和违法性,起到了很好的警示和教育作用。

但在进行判决的同时,如何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也成为了重要的问题。



在对破坏草地进行了实际勘察和征求专家意见后,相关部门得出了对生态损害最佳的处理方式:原地补种复绿。

也就是说,在被破坏的地方重新栽种上沙冬青,进行绿化。

安排专业的人在合适的季节,将培育好的沙冬青幼苗移植到被破坏的草原上。



同时,加强对补种区域的管理和维护,定期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确保沙冬青能够顺利生长。

这一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为了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草原的生态功能,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这起宁夏农民非法开垦承包地致生态破坏的案件,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反思和启示。

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生态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全民的生态保护意识。

同时,对于已经破坏的生态环境,我们要积极采取有效的修复措施。



生态保护任重道远,每一个人都应该从这起案件中吸取教训,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共同为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享受到良好的生态环境。



参考:
中国长安网《非法开垦,百年“沙冬青”一朝毁!宁夏法院公开审理首例环境资源刑事案》2021-8-8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