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永定河北京段沿线种植植物将实现“量身定制”。记者从北京市永定河管理处了解到,根据市水务局、市水利中心关于河道植被修复保护有关要求,为进一步加强永定河植被生态修复工作,永定河管理处组织编制完成《永定河植被生态修复技术指引(试行)》。指引首次针对永定河北京段山峡段、平原城市段、平原郊野段,以及门城湖、莲石湖、晓月湖等区域,提出“一湖一策”“一域一策”的植被修复治理策略,推荐了适配不同生境的植物选择。
永定河流域涉及面积大、范围广、沿线长,其上下游、左右岸、地上地下情况均不尽相同。永定河流域北京段全长170公里,分为山峡段、平原城市段、平原郊野段,沿河地形、地质、地貌各异,沿河各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生态需求也各有不同,对于植被生态修复亟需进一步精细化管理。
永定河北京段植被生态修复坚持“行洪安全、景观多样、文化丰富、经济适用、因地制宜、随坡就势、土壤改良、适度干预”等原则。结合沿河区域特点,以“山峡段山水画廊、平原城市段水城共融、平原郊野段绿色走廊”为目标,力求将永定河北京段打造成春季繁花盛开、夏季绿荫遮阳、秋季彩叶缤纷、冬季枝干苍劲的景观特色,建设花园式河道。
指引提出,对于形态自然、生境和河道生物多样性保存完整的区域,应以保护为主,减少扰动。对栖息地受损、生物多样性下降的区域,宜采用自然生态的材料工艺,结合鱼类、鸟类、两栖等生物所需生境,着力营造滩、洲、潭等多样化生境,重塑健康自然的河湖岸线。同时,应充分保护原生植被、珍稀植物及野生动物栖息地。不宜营造单一纯林、种植耗水植物、挪移大树古树。
开展植被修复过程中,水域施工尽量避开雨季,注重保护表土资源。在鸟类迁徙集中水域施工时,尽量避开迁徙季,对无法避开的,采取分区分地块施工等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对原有区域生态的影响。
一段一景各具特点
山峡段 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
针对永定河山峡段山高坡陡、土壤薄且贫瘠、昼夜温差相对较大、风力强等特点,以构建山水画廊为导向,植被生态修复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其中,河道主流区域宜选取野菊花、二月兰、紫花地丁等花草组合,增强河道水源涵养和净水能力。滩地淹没区,乔木可选取雄性毛白杨、水杉、白蜡、水榆等,灌木可选取垂柳、芦苇、忍冬等,花草地被可选取香蒲、千屈菜等组合,以净化水源,营造并修复生境。岸坡与沿河道路区,直墙岸坡可采用五叶地锦覆绿,缓坡护岸宜采用紫穗槐、柽柳、黄栌等灌木,以提高岸坡绿植,恢复水源涵养林的连续性。
平原城市段 从松涛阵阵到绿丘连绵
永定河平原城市段主要涉及永定河门城湖段、莲石湖段、晓月湖段、宛平湖段、燕山管架桥至南六环路段河道范围。
门城湖段可依托山体,以油松为基调,并设置防护林,营造松涛阵阵、杨柳依依山林植物景观。
莲石湖段堤内利用功能性湿地及水体,可以睡莲、芦苇为基调,营造水绿交融景观,堤外设置以彩叶为主的风景林及公园绿地,营造枫林似火的色彩林景观,构建莲石荻韵生态景观。
晓月湖段堤内以景观湿地为主,水体以荷花、芦苇为基调,结合卢沟晓月等文化功能,配置古典园林常用植物,营造古典植物景观。
宛平湖段堤内以绿堤公园景观为主,宜营造柳树、桃树为基调,构建桃红柳绿的春景,堤外宜以彩叶树为基调的彩叶风景林为主。
燕山管架桥至南六环路段依托堤内起伏地形、湖泊及溪流景观,营造绿丘、花海、水景,构建绿丘连绵、水波荡漾的景观,堤外以杨柳为基调建设防护林,并适当营建野花草地,形成质朴简洁的植物景观。
平原郊野段 弹性生态防护植物组合
永定河平原郊野段在因地制宜改良沙壤土基础上,可种植体现永定河本地植物,并满足水缓水急、水涨水落、干湿交替、低耗水、低维护成本的弹性生态防护植物组合,实现河流重生,打造修复与再生、水绿共融的绿色生态走廊。
来源:北京日报、北京门头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