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编辑|t

引言

1949年8月的一个清晨,天高云淡,万里无云。 此时的沈家岭,已经不仅仅是个地名,它是一道“锁钥”,关乎兰州的生死存亡。

解放军的步伐如雷霆万钧,誓要打破敌人精心构筑的防线,而敌人,死守的决心更是铁石心肠。双方几乎倾尽所有,阵地成了一个个血肉的堡垒。

战斗的残酷,双方7000人伤亡的惨烈,至今仍让人心头一震。



沈家岭——兰州的“锁钥”

今天咱们要聊聊一场真的是“刀枪见血”的战斗——沈家岭战役。这不是普通的战斗,打得特别惨烈,双方伤亡惨重。

可能有人心里会想:“这沈家岭咋就这么值钱,值到双方拼了命地去争夺?”是的,沈家岭确实值钱。

要知道,1949年8月,整个全国的战局已经很清楚了。东南沿海的南京、上海、华东等地早已解放,然而,西北依旧被敌人死死把控。



尤其是马步芳带领的国民党精锐部队,依托沈家岭一线防线,誓死死守兰州。沈家岭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西南六公里远的地方,山岭像葫芦一样,紧紧把兰州锁住了。

对于解放军来说,攻破沈家岭的意义不言而喻。如果这座山岭一旦被攻破,那么兰州的防线便会崩溃,敌人的后路被切断,解放军便能直插敌人心脏,彻底解决西北问题。

正是因为沈家岭的战略意义,解放军才把这里视为攻占兰州的“必破之地”。再看国民党军,同样也是高度重视此地。

所以,敌军把最精锐的部队——第190师,安排在这片山岭的阵地上,誓死守住这最后的防线。



但话说回来,这可不是一块可以随随便便攻下来的阵地。沈家岭的敌人阵地设得极为精密,环形堑壕、隐蔽的碉堡、错综复杂的地形,简直是要人命。

敌军不仅在高地上设置了四十多个暗堡,还在每个角落都埋下了地雷、铁丝网等障碍物,让解放军的进攻难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

再加上那段时间又是特别阴沉的天气,气温骤降,泥泞的道路让解放军的行军更加困难。可以说是给这场攻坚战,又增添了几分难度。

但是,解放军的指挥官并没有退缩。他们决定以铁的意志突破敌人的防线。经过彭德怀、张宗逊的精心策划,解放军决定从西侧、南侧和东侧三个方向分兵合围。



第一步是压制住敌人的防御火力,第二步通过游击战术、夜战等方式逐步推进,逼近敌人防线。一切,皆为突破沈家岭!

从突破到反扑

接下来说的,就是那场让人血脉偾张的“拼命三郎”级别的战斗!8月21日,解放军第2兵团的先锋部队终于来到沈家岭周围。

敌我双方几乎零距离,山岭上的战斗声都能传到天上去。敌军的第190师早就布好了严密的防线,大家都准备好一战到底了。

战斗一开始,战士们就像一股洪流般涌向敌人阵地。砰砰的枪声、震耳欲聋的炮火几乎要把人耳膜震破。



敌人的反击也很猛,眼前是比天还高的敌人火力网,后退一步,可能就要命丧黄泉。解放军丝毫不敢松懈,每一个战士都拿出了十二分的力气与敌人拼死对抗。

尤其是在8月25日,总攻正式开始时,情况更是进入了“贴身肉搏”的惨烈阶段。解放军的31团开始发动猛烈攻击,最关键的时刻,敌人第190师用反击把我们的突击队压制住了。

那一阵阵炮火,简直是把人心脏都震得砰砰跳。但我们的战士们并没有退却,反而一步一步爬上去,像铁打的兵一样,抱着必死的决心,终于攻占了敌人的第一道堑壕。

然而,敌人不甘示弱,开始组织猛烈反扑。敌人像疯了一样涌上来,他们甚至有的赤裸着上身,完全不顾死活,死命冲击解放军的阵地。



敌人拼命反扑时,解放军战士们的心跳加速,眼看着“眼前的敌人火力越来越猛,咱们的阵地越来越小”,每一寸土地都得要战斗,而每一步都得用鲜血去换取。

2营的霍奎忠和战友们在天降暴雨的情况下坚持到最后,虽然几乎所有的领导干部都伤亡了,但他们并没有放弃,一步一步推动战线。

这就是战争的惨烈,任何一场战斗,都能在瞬间改变命运。而当时的解放军战士们,虽然吃的是野菜、啃的是生洋芋,但他们为了解放西北,用生命与鲜血守护了这片土地。

此时此刻,胜利的希望就在前方,尽管那路漫漫,前方的尸体堆积如山,寒风如刀刺骨,但他们从未低头。



最激烈的时刻

沈家岭的战斗并不是一场单纯的攻防战,而是一场强者间的“拼命之战”。解放军在8月25日的总攻,不仅仅是兵力上的集中,更是一场胆略、智慧、毅力的极限挑战。

就在敌人以为解放军终于要疲软时,32团、31团、10师的支援部队像神兵天降,一波接着一波地冲了上来。大家伙手持刺刀、炸药包,像一群虎狼扑向敌人阵地。

那一刻,敌人已经开始感到“失去斗志”。因为他们看到了解放军不仅突破了他们的堑壕,还在冲锋中不断强攻,他们无法再支撑下去。



战斗至下午1点,解放军终于突破了沈家岭的防线,敌人最精锐的第190师也没能挡住这股攻势。敌军逐渐溃散,最终在黄河边倒戈,他们的退路被截断,几乎全军覆没。

26日凌晨1点,沈家岭,插上了胜利的“红旗”。7点,沈家岭完全被攻下。第82军军长马继援“撒腿就跑”,兰州即将迎来“曙光”。

当沈家岭被解放军完全攻占后,整个西北的战略格局发生了巨变。解放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同时也获得了巨大的胜利。敌人失去了支撑兰州的最后屏障,兰州解放指日可待。

战斗结束时,几乎所有参战的战士都身负重伤,但他们的坚守却为后来的胜利铺平了道路。31团31人、32团几十人、11师不足千人,13个团级干部,换来了敌军3327人的覆灭。



这场战争,虽是一场“惨烈异常”的战斗,但却打出了无数革命战士的血与汗,铸就了新中国的辉煌基石。沈家岭的这段战斗历史,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参考资料:

沈家岭战斗综述.兰州党史网.2019-08-28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