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快玩
#hz,521
没有广告,没有宣传,就连预告的推文也是折叠起来的。浙江省博物馆里,又偷偷办了个大展。
我是咋知道的?这不是上周爬山,给自己爬的心慌慌,于是还是转战博物馆,搜着搜着发现的。
我平时也爱看展,前年的宋韵今辉,去年的九天阊阖,我都跑去了。
虽然没啥艺术细胞,但胜在来者不拒。古代的,当代的,免费的,收费的......只要是重磅点的展览,我都会去看看。
先说说这展的具体情况。
展览的全称叫做“ 艺道——百年国际现当代艺术展 ”,年前就开出来了,一直持续到4月10号。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展出的内容是百年艺术道路史上一些举足轻重的艺术家的作品。
比如塞尚、毕加索、齐白石、徐悲鸿、冷军、徐冰等一众大咖的作品,关键是都是真迹,而且免费。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整个展览展出了十多个国家,近百位艺术家的作品,包含了绘画、雕塑以及艺术装置。
像是把这些作品都聚到一起,开了个party。
哪怕是我这样啥也不懂的小白,看着这些时大时小,有诙谐有严肃的作品,也在其中逛了两个小时才出来。
展览位于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的4楼,书画馆A和B。
走进展厅,是很简单的布展。雪白的墙面前用警戒线隔开观众,墙上按照一定间隔摆上画作。
这是我最喜欢的展陈设计。干净,简约,明亮,能让观众的视线第一时间落到作品之上。
进门的第一眼,你一定会注意到保罗·塞尚的《堂吉诃德的背影》。
作为后印象主义的代表人物,塞尚被誉为现代艺术之父。他的作品构成了19世纪末印象派和20世纪初立体主义之间的桥梁。
简单点说,他作品的风格就是把自然界各种形态归纳为基本的几何形状。所以仔细看,还是能够辨认出画面的基本内容。
而要说到立体主义,绕不开的人物就是毕加索。
他是立体主义的创始人,是20世纪现代主义艺术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当毕加索正式进入制作陶瓷作品时已是暮年,所以比起前期抽象的画作,这些陶瓷作品上的绘画更加成熟,也更加珍贵。
在大篇幅的作品里,我最喜欢费尔南多·博特罗的《音乐家》。
博特罗是哥伦比亚具象画家和雕塑家,被誉为拉丁美洲最知名的现代艺术家之一。
在他的作品里,大部分人物都是胖胖的,可爱的,有点像唐朝时期那些丰腴的仕女。就连博特罗自己也表达过,对于唐朝,对于中国的喜爱。
所以看他的作品天然会有一种亲近感。
印象很深的还有一件雕塑作品——《特蕾莎半身像》。
原因是因为太像,太逼真。以至于盯着她的眼睛的时候,我都怀疑下一秒她就会转过头来。
这件作品出自约翰·德·安德烈亚之手。他是一名美国超级写实主义代表人物,作品就是以逼真闻名。
让人佩服的是,他会运用塑料、聚酯纤维、玻璃纤维甚至是天然的头发来制作雕塑,以达到逼真的效果。
在超级写实风格领域,中国当代也有一位油画作家——冷军。
在看冷军的作品时,我会有一瞬间的恍惚,在心里想这是不是照片;但仔细看会发现,这里面有一种照相写实所没有的灵光与生命。
有点不足的是,整个展览并没有严格按照艺术史发展的时间顺序排列。
以至于看完冷军之后,我的视线一下子又被拉到了民国时期的艺术作品。
比如吴昌硕的《白玉兰图》。
还有齐白石的《荷花图》。
但不得不说,在看过这么多西方画作之后,还是觉得中国画更加亲切和气派。
心里有一种无法言说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更有意思的是,展览里有一幅徐悲鸿的作品。我们都知道徐悲鸿擅长画马,但你可曾想过,他也会画两只可爱的猫咪呢?
走出A馆,意犹未尽,于是一头又扎进了B馆。
在B馆里,更多的是一些雕塑和艺术装置。或者说,概念更加抽象一点的作品。
比如乌克兰裔美国雕塑家路易丝·内威尔森的《夜景Ⅰ》。
中国艺术家徐冰的《新英文书法-回到轮鋼河边》。
还有不能错过的,赵无极的《30.10.64-11.04.78》。
这次的展览让我对浙博又有了新的理解,但我也猜测,办美术展,可能因为这个月浙美闭馆整修,没有场地了。
逛展的过程中,最让我感动的,是这些画作和手稿上,会有作者写下的小字和日期,以及那些画纸上随着时间推移,而留下的斑驳岁月痕迹。
我去看展嘛,虽然看不懂其中的艺术道理和风格流派,但我能看见作品上流淌的时间。
每逛一次展,好像是盖章集邮般,在我的生命里留下一个刻度,告诉自己又与那些随月打了个照面。
现在浙江省博物馆不用预约了,刷身份证或者市民卡就能直接进,别忘了带。
本图文版权归小O独有,
欢迎留言,严禁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