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农技人员(前排左一、前排右一)走进田间地头,与种粮大户们一起查看小麦苗情。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人民网合肥2月19日电 (记者王晓飞)人勤春来早,田管正当时。连日来,在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52.5万亩小麦正在返青、11.2万亩油菜即将拔节,春季田管如火如荼。县、乡农技专家和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小麦、油菜等在地作物“把脉问诊”,现场指导农民做好春季田管,为粮油丰收夯实基础。

位于杨庙镇的春田家庭农场,小麦种植面积约1280亩。趁着这两天天气晴好,农场负责人马长春联系了植保无人机飞手前来,给小麦施肥、除草。

在查看了小麦的长势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贺雷风对马长春说:“目前这个种苗能达到壮苗标准,下一步要注意稳住苗情,促进根系生长。”

马长春告诉记者,近年来,农场一直积极与科研院所和农技推广部门进行合作,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小麦亩产有了较大提升。去年自家田里的小麦平均亩产达到了587公斤,最高亩产超过700公斤。“收入也增加了,现在我们经营主体和农户对种粮充满了信心。”

在杨庙镇马郢村集体种植的油菜田里,合作社技术员在县农技专家的指导下,正在对300多亩油菜田追施氮肥。

农技专家表示,目前田里的油菜部分出现轻微冻害,如果有机械或有人力条件的,可以把病老叶清除到田外去,减少病残体。同时,需要及时追肥,促进油菜的恢复生长。

贺雷风介绍,春季田管需要根据在地作物的苗情长势,进行分类管理。“像小麦一二类苗,我们要稳住它的苗情,对于三类苗,我们要适当地追施返青肥,每亩在10斤左右。油菜需要根据苗情,及时追施一些肥料,促弱转壮,提高它抵御倒春寒的能力。”



植保无人机飞手遥控无人机作业。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植保无人机飞手正在更换电池。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植保无人机正在作业。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种粮大户马长春(左一)与农技人员在田间查看小麦长势。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茁壮生长的麦苗。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