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鲜美的炖汤、工作日的外卖、休息日的火锅烧烤、办公时的小零食……是不是都很香很好吃?饿了就来一份炸鸡汉堡,馋了上来就是一包薯片辣条,小日子别提过得有多美。有研究表明,中国居民的食盐摄入量是全球最高的国家之一,几乎达到推荐摄入量的 2 倍!
关于吃盐这事儿,真的得跟大家好好说道说道,今天的内容一定要认真看。
盐摄入过量的危害
食盐是钠的最主要来源,「减钠」通常也会直接表达为「减盐」。
俗话说,无盐不成味。盐被誉为百味之首,但随着现在美食越来越多,大家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吃盐过量。
不健康饮食是全球死亡和疾病的主要原因,摄入过量的盐则是罪魁祸首之一。
1
高盐饮食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血压是心脑血管事件公认的替代终点。高盐饮食诱发的血压增高、心脑血管疾病等,可能导致全球每年约 500 万人的死亡。
严重者可致心脏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等,也会造成血管弹性下降,血管内胆固醇含量增高,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几率增大。
2
高盐饮食扰乱免疫系统功能
盐摄入过多会增加患免疫性疾病的风险,还会降低抵抗力,使人更容易患感染性疾病,导致免疫系统细胞炎症、免疫调节功能受损等问题。
所以,控制钠的摄入量也是对免疫功能的一种保护。
3
高盐饮食增加胃癌发病风险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和美国癌症研究所发现,增加盐的摄入量会增加胃癌发生的风险。每日摄入 1 克钠可使胃癌风险增加 18%,钠的摄入量越多,对人体的危害越大。
高盐饮食会导致胃黏膜直接损伤,发生广泛性的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病理改变,增加胃黏膜细胞发生癌变的风险。
4
高盐饮食增加皮肤受致病菌感染风险
皮肤组织与身体的盐含量调控有关,而皮肤中的免疫细胞又受到盐含量的调节,盐摄入过多,可能增加皮肤受致病菌感染的风险。
因此,对重口味的人群来说,减少盐的摄入量可能有利于皮肤健康,对于控制痘痘和减少各种皮肤慢性炎症有好处。
5
高盐饮食增加其他健康风险
此外,多项研究表明,摄入过多的盐还会增加肾脏负担,引起身体水肿,引发肥胖,降低骨密度,加重哮喘,头发干枯脱落等症状。
小心生活中这些隐形高盐食物
不是咸的食物才「高盐」,一些食物看起来清淡,吃起来一点也不咸,实则藏了很多盐。
比如九制话梅,吃起来很酸;面包,吃起来没有咸味;挂面,非常清淡。
但很多加工食品都和它们一样,在加工过程中添加了食盐。
而对于调味品,也不是只有盐才含钠,鸡精、味精甚至番茄沙司的含钠量也较高,应特别注意。
一些腌制食品(比如泡菜、咸菜、腌肉)也属于高盐(钠)食品。
在购买食品前,记得先看一眼营养标签/营养成分表,钠含量超过 30% NRV(营养素参考数值)的食品,需要警惕。
少吃盐,还要做到这几件事
习惯了高钠食物后,突然开始少吃盐,难免会觉得嘴里没味道。但掌握了以下小技巧,少吃盐就没那么难了。
循序渐进,逐渐减少用盐,并使用低钠盐
减盐要循序渐进,按照目前的食盐用量,每天逐渐减少,最终达到每天不超过 5 克的目标。
高血压风险较高的人可以使用低钠盐,既可以满足对咸味的需求,又可以降低钠的摄入。
培养清淡口味
少外食,少吃外卖。为了留住顾客的「胃」,很多餐厅都会在烹饪时使用大量调味品,达到鲜美的口感。
更重要的是,外卖或外食食品中的钠不受我们控制,即使很多打着「减盐」标签的餐食,也可能暗藏很多钠。
使用限盐勺
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要超过 5 克(市面上常见的限盐勺规格为 2 克,每人每天食盐用量不要超过 3 勺)。
选用新鲜食材和多样化的烹饪方法
食用本身味道较强的蔬果,比如西红柿、洋葱、柠檬、香菜、香茅、薄荷、紫苏等,可以用来提升菜的口感、减少放盐。
多采用蒸、烤、煮、汆、拌等烹调方式,享受食物天然的味道,不是每道菜都需要加盐。对于炖、煮的菜肴,由于汤水比较多,更要注意少放盐。
减盐,其实没那么难
低盐,也可以吃到很多美食
而且长期坚持,还能远离许多疾病的困扰
祝看到这里的你
既能健康生活,又能享受美食~
-End-
「有用就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