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警不满两年,他一直以一双“鹰眼”守护站区平安,以一颗“热心”温暖万千旅客。

2025年春运期间,北京铁路公安局天津西站派出所民警吕庭皓日均步行三万多步,连续处罚违法扰序人员70人,帮助旅客找回数码设备15部、行李物品5件,挽回经济损失6万余元,收获感谢信10余封。

数字背后,是他帮助万千游子平安踏上归家旅途的实际行动。


吕庭皓在天津西站候车大厅执勤。 图源:天津铁路公安处

一双“鹰眼”识隐患

凌晨4点的候车大厅,吕庭皓的巡逻脚步声总比首班列车更早响起。不管是站序维护,还是为民服务,他总是忙碌地穿梭在候车室的人潮中。

面对日均10万人次的客流,吕庭皓练就了“一眼识隐患”的本领,尾随扒窃的惯犯、违规揽客的司机……春运期间,他精准查处扰序人员70人,有力维护了车站的治安秩序。“1月28日,地下通道需要加强巡逻”“2月3日,二楼进站口安检区需要加强盯控”……他的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着工作重点。

天津西站出站口位于地下负一层,出站通道南北贯通,到了冬季异常寒冷,尤其是深夜,即使穿上厚厚棉服,冷风也会往脖领里钻。而夜晚10点到次日凌晨到达天津西站的列车比较多,春运期间经常出现大客流,彼时公交地铁大多已经停运,一些“黑车”揽客人员借机在出站通道非法招揽旅客,严重扰乱旅客正常出站秩序,这给执勤工作带来不小的难度。


吕庭皓在天津西站安检口督导安检工作。 图源:天津铁路公安处

每次队长分配岗位时,身为“00后”的吕庭皓都会主动提出值守地下通道岗位,“队里我最年轻,火力壮不怕冷,而且我是新民警,脸儿生,那些揽客的不容易认出我。”1月29日,吕庭皓凭借对天津西站地下通道监控死角的精准掌握,与队友采取警便结合的方式进行蹲守,一举查获多名长期盘踞的“黑车”揽客人员。

守护出行的“贴心人”

“警官,我女儿玲玲离家出走,独自坐火车到天津,一会儿就从天津西站下车出站,请您务必要找到她,她还是未成年人。”2月3日,电话中传出李女士哽咽的声音。接报后,吕庭皓立即赶到站台,早早等候列车到达,根据玲玲的信息,很快从人群中找到了她。向玲玲表明来意后,吕庭皓耐心地安抚她的情绪,将其带到派出所。

得知玲玲还没有吃饭,吕庭皓给她买来了面包和牛奶。起初,玲玲对民警十分抵触,经过吕庭皓的劝导,玲玲最终认识到自己作为未成年人独自外出寻找网友的危险性。当李女士接到吕庭皓的电话后,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最后,玲玲一家三口坐上返程的列车,这一幕也定格成这个寒冬最温暖的画面。

“警徽的重量,就是百姓托付的分量。”吕庭皓的警服口袋里永远备着创可贴、糖果和速效救心丸。除了警用装备,他还随身带着充电宝和手绘的“站区寻物地图”——标注着遗失高发区域和商户联络方式。正是这张地图,让他创下单日找回3台笔记本、5部手机的纪录。

“他找东西像‘破案’,但安慰人时又像自家弟弟。”收到跨省寄回的行李箱的刘先生,在感谢信中这样写道。

“00后”民警的“春运算法”

在吕庭皓的“春运日记”里,藏着一套“算法”:“为患病旅客开辟绿色通道可以节省10分钟”“为视障旅客联系接送可以避免磕碰风险”。这些看不见的“数据”,构成了他心中温暖的平安公式。

1月15日上午,旅客王女士与儿子乘坐D6次列车到达天津西站,准备换乘接续列车。刚下车的王女士突发身体不适无法行走,站台客运人员立即和王女士的儿子将她扶至二楼检票口附近的座椅上,并向民警寻求帮助。吕庭皓到场后,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指导客运人员提前开辟绿色救助通道,疏散现场围观群众,并询问王女士有无疾病史。

医护人员到场后,吕庭皓介绍了王女士的情况,帮忙将王女士抬上担架,一路护送至救护车。当日下午,吕庭皓接到王女士儿子打来的感谢电话,其母亲因送医及时,目前身体已无大碍。

“吕哥,谢谢您帮我顺利踏上回家的列车,过年期间,我成为一名社区志愿者,把您给的温暖传递下去。”大年初一,正在候车室巡视的吕庭皓手机弹出一条新消息——曾被他帮助过的大学生发来拜年短信。

这样的回馈,给长期高强度工作的吕庭皓消除了一些疲惫。警务室的墙上挂着“服务无止境”的锦旗,这也是他的信念:“旅客把西站当成临时港湾,我们就要让这个港湾永远安全、永远温暖。”

新京报记者 张静姝 通讯员 吴庆伟

编辑 彭冲 校对 刘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