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覃在前天发布了《大人物真性情:二次革命失败,孙中山和黄兴互相甩锅,手段都很高》一文到“覃仕勇说史”上,文中讲到了:蔡锷曾在1912年1月12日致黎元洪的电报里盛赞袁世凯是“近代伟人”,极力赞成由袁世凯担任大总统。

哪知,袁世凯担任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醉心于专制独裁,因此引发千夫所指,引爆了“二次革命”。

不过,正如黄兴所说,国民党中掌有实权的大人物,真正有信仰、有追求的并不多,各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小心思,貌合神离,实际上是一盘散沙,劲不往一处使,“二次革命”失败了。

在接下来的反袁道路上,孙中山和黄兴产生了分歧。

孙中山主张“急进”,黄兴主张“缓进”。

此外,孙中山决心解散国民党,建立中华革命党,谋求全党统一,绝对服从自己的指挥。

黄兴大为反感,认为这是“以人为治”,断然拒绝加入中华革命党,为避免矛盾扩大化,他以大局为重,远赴欧美考察去也。

袁世凯夺下了国民党控制的七省之地,志得意满,推出“筹安会”,称帝野心,昭然若揭。

李根源、李烈钧、陈炯明等欧事研究会成员都是实权派,他们不赞成孙中山的急进主张,与梁启超、蔡锷等进步党人走得很近,日夜密谋,想走上层路线,一方面引诱冯国璋倒戈,另一方面策动唐继尧、陆荣廷地方军阀起兵反袁。

作为诱饵,二李和陈炯明曾商议共推冯国璋为大总统,后来又改议推唐继尧为大总统。

甚至,想以岑春煊作为号召各方豪杰的旗帜,共推岑春煊大总统。

但是,议来议去,众欧事研究会成员最终的意见是推举蔡锷为大总统。

他们把这个意见提交梁启超时,遭到了梁启超的强烈反对。

说起来,蔡锷还是梁启超的得意弟子呢。

早在1897年10月,时年15岁的少年蔡锷就拜倒在了梁启超的门下,得到了梁启超的悉心培养,成为了一名文武双全的英雄人物。

梁启超反对由蔡锷出任大总统,是认为蔡锷资历尚浅,不足以号令海内豪杰,为此,他推出了另一个人选——黎元洪。

要知道,1912年元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时,黎元洪就被选为了副总统兼领鄂督。

从这一点上说,由他接替袁世凯担任中华民国第二任大总统最适合不过。

欧事研究会众成员无话可说,都表示服气。

梁启超和岑春煊让周善培作为代表,让他前往日本找孙中山联络。



孙中山雄心勃勃,正计致力于革命党的统一,心中想的是中华革命党必须在革命胜利后牢牢地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对梁启超等人的主张嗤之以鼻,更对梁启超等人准备推举的黎元洪更是不屑一顾。

他漫不经心地酬酢周善培。

事后,对梁、岑、周三人的评价都很低。

对梁启超的评价是:“大言炎炎,一派空言而已。”

对岑春煊的评价是:“一旧官僚,见识思想均极愚陋至极。”

对周善培的评价是:“颟顸昏庸,无甚要领。”

实际上,孙中山的最佳战友还是负气出走的黄兴。

黄兴在1914年7月抵达美国,甫登美国土地,他就高举起了反袁的旗帜,日奔走于民党之大联合,随时准备进行倒袁。

1915年5月,黄兴听说袁世凯冒天下之大不韪,承认耻辱的“二十一条”中一至四号的要求,不由得目眦尽裂,立即发表反袁通电。



旋又听说袁世凯发起了“筹安会”,再也坐不住,迅速联系到了蔡锷,谋定了由蔡锷由西南地区率先发起武力讨袁行动。

可惜的是,天妒英才,黄兴于1916年10月31日晨溘然病逝,年仅42岁。

孙中山悲痛万分,亲自主持黄兴的一系列治丧活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