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德尼·戴维·甘博(Sidney·David·Gamble,1890年-1968年)是美国社会经济学家,人道主义者和摄影家。

甘博的部分相片一直未被发现,直至一九八四年他的后人在一个鞋盒内发现了,然后呈交给博物馆的汉学家,才如获至宝。到了一九八九年,这批相片首次在北美十九个城市及中国内地十三个城市巡回展出。

1968年,甘博在纽约去世。他的学术著作和摄影作品表现他严谨的科学态度、敏锐的历史眼光、深厚的艺术修养以及对异国民族善良、友好的品格。

本辑是甘博先生在1917年至1931年期间拍摄的民国旧影。



在新都去成都路上坐独轮车的甘博

甘博出生于富裕家庭,甘博先生毕业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西德尼为宝洁公司创始人之一詹姆斯·甘博(James Gamble)的后人,第一次到中国是十八岁,他随父母到朝鲜、日本等亚洲地区旅游,对中国留下深刻印象,后来学有所成,便多次来华研究中国的社会状况。

  他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问、拍摄照片及影片,对现代人类学来说,当时所采的研究方式已非常先进。

  甘博共出版了五本有关北京及中国其它地区社会面貌的着述,但至今未有中文版面世。

  甘博拍摄的照片是以同情的角度来研究及了解当时的中国,他认为许多贫穷的中国人在困苦的生活环境中,却用过于平和的心态去忍耐,但甘博认为这种贫困的程度是很不合理的,希望通过社会调查及评究,从而探求帮助的手法,而甘博也协助当时在中国的青年会进行义务及慈善工作。



在成都坐轿子的甘博



安居场,水车。车水时,几个人同时踏板,带动中间的转轮,将水从低带到高处



铜钱串



挑草鞋。



杭州,礼拜堂学校的男孩。冬天的杭州没有暖气,每人手提一小铜炉取暖。



去安县的路上,租烟。上等的烟具配上上等的烟草供人们租吸



稻草市场



骑驴的老人



南京的乞丐船



三峡上游的纤夫



万县至宜昌的鱼尾船



重庆江边的挑水人



天津的人力车



北京通州的鞋匠



杭州运河上的木材市场



绍兴裹腳的女孩



福州的街区



福州的贫民区



杭州,剪刀匠



北京端午节穿老虎服的孩子



北京的盲人学校



在南京的科举考场



热河(承德),推磨。石磨常见于北方农村,靠人工或畜力推动



北京,孙中山的灵堂,设于中央公园原社稷坛大殿内。



1925年,北京,五卅运动中,抗议英日惨杀同胞的市民贴出了禁止英日人参观故宫的标语“狗与英日人不得进宫”



北京郊区小煤窑雇佣的拉煤童工



北京妙峰山戴枷为寺庙募捐



冬天的粥场



定县穿过城门的车辆



光绪墓前的牌楼西陵



北京的一位老师



北京街头的男孩



北京的笼中的人头



新教徒接受洗礼



繁华的小镇平都



1931年定县露天课堂的平民教育



中途休息的饥民乞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