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for baby

前言

孩子晚上睡不好,不仅影响第二天的精神状态,还可能对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从中医儿科的角度来看,孩子睡眠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外在因素、饮食积滞、心肝火旺、脾胃虚寒、情志受损等。以下是一些中医儿科的实用方法,可以帮助改善孩子的睡眠质量。

中医外治法:安全有效,无痛苦

1.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是一种通过手法刺激穴位来调节脏腑功能、改善睡眠的方法。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

摩揉百会:位于头顶正中,可安神助眠。

捣小天心:位于手掌中心,有助于宁心安神。

补脾经、清肝经:调理脾胃,平肝息风。

摩腹: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有助于消化,减少因积食导致的睡眠不安。

2.耳穴压豆

耳穴压豆是通过在耳部穴位贴压药豆,刺激穴位以调节脏腑功能。常用的穴位包括神门、心、肝等,能够缓解焦虑情绪,帮助孩子更快入睡。家长可在睡前为孩子按压耳穴,每次每穴按压30~60秒,3日更换一次。

3.沐足

沐足是通过中药泡脚来促进血液循环、安神助眠。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具有安神、助眠作用的中药,如艾叶、茯苓、酸枣仁等,煎水后让孩子泡脚10~15分钟。

4.艾灸

艾灸通过温热刺激特定穴位,调节脏腑功能,增强免疫力。常用的穴位包括神门、三阴交、涌泉等。操作时,艾灸距离皮肤10厘米左右,每次灸3~5分钟,每日1次,10天为一个疗程。

饮食调理:食疗助力睡眠

1.消食导滞

如果孩子因积食导致睡眠不安,可选择具有消食作用的食材,如鸡内金、山楂、麦芽、谷芽等。例如,山楂麦芽水可帮助消化,减少因积食导致的睡眠问题。

2.安神助眠

一些食材具有安神助眠的作用,如百合、莲子、红枣、桂圆等。例如,无花果百合汤(无花果、莲子、百合干、冰糖)可清心安神,改善睡眠质量。

情志调理:心理支持与情绪安抚

1.保持情绪稳定

孩子白天过度兴奋、受到惊吓或情绪波动较大,可能导致夜间睡眠不安。家长应避免让孩子在睡前接触过于刺激的内容,如恐怖故事或激烈的游戏。

2.亲子陪伴

睡前陪伴孩子,如讲故事、轻抚身体,能够帮助孩子放松心情,缓解焦虑情绪。此外,保持孩子情绪稳定,避免过度责骂或施加压力。

日常习惯: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1.规律作息

建立固定的作息时间表,让孩子养成按时睡觉的习惯。每天保证孩子有足够的运动时间,但避免睡前激烈运动。

2.舒适环境

孩子的睡眠环境应安静、舒适、整洁,适度调暗灯光,控制温度和湿度,保持通风。

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孩子的睡眠问题持续较长时间,或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建议及时咨询儿科医生。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开具适合的中药方剂或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孩子的睡眠问题需要家长的耐心和细心。通过中医外治法、饮食调理、情志安抚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改善孩子的睡眠质量,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医学科普仅供参考,生病期间请及时就医

刘医生育儿社群

挂号咨询+健康科普

已经入群的家长请勿重复进群

如果人数已满请添加小助手

微信:15529552912


刘 鉴

个人特长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过敏性疾病如儿童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荨麻疹、湿疹、成人过敏性鼻炎;五官科、眼科疾病如腺样体肥大、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鼻窦炎、慢性霰粒肿、慢性麦粒肿;儿内科杂病如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抽动障碍、小儿厌食及便秘、急慢性胃炎、小儿汗证、失眠、小儿遗尿、性早熟等。

学历及职称

中西医结合儿科副主任医师

中医儿科临床硕士学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儿科专业委员会理事

中华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理事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分会

呼吸学组肺功能协作组委员

陕西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分会委员

陕西儿童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陕西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

中医儿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陕西分盟成员

陕西省保健学会品牌建设与健康传播

专业委员会委员

陕西省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第一届委员

西安医学会基层儿科科学会常务委员

陕西儿童生长发育专科联盟常务委员

著有:《真希望孩子不生病》

工作经历

2005.9-2006.8 广西中医药大学瑞康医院 儿科(硕士研究生)

2006.9-2008.6 陕西省人民医院 儿科(硕士研究生)

2008.7-2014.6 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儿科工作

2013.3-2013.9 西安市儿童医院 PICU (进修)

2014.6-2020.9 西安市中医医院 儿科工作

2020.11-至今 儿科医生刘鉴工作室成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