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觉得社区的事离我们很远,现在大家都能参与进来,社区的事就是我们自己的事。”嘉邦小区的居民高雨楦感慨道。面对居民身份多元、利益诉求分化、商户业态复杂、社区事务议而不决等治理难点,菊园新区嘉邦社区积极探索“力量+帮治理”工作法,通过社区内部力量与外部资源结合做“+”法,让社区治理多元主体帮助社区治理提质增效。
小区的事党建引领,瞄准“发力点”
提升党总支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是社区治理的根本保证。嘉邦社区党总支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全力推动组织在小区建立、资源在小区集聚、作用在小区发挥、难题在小区化解、服务在小区提供,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找到了“发力点”。
面对北大街286弄小区业委会换届难产问题,社区党总支通过党建引领,详细排摸党员和居民骨干,走访居民了解需求,并在职能部门指导下采取党组织推荐与居民自荐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业委会成功换届、合法履行职责。
小区的事民主协商,探寻“活力点”
嘉邦社区通过组织小区居民骨干、楼组长、居民代表及相关利益群体代表等召开小微网格议事会、现场讨论会等,对小区大小事务进行协商沟通。
在棋盘路1150弄小区微改造及自治项目过程中,社区鼓励居民自愿组建自治团队,以民主协商的形式征集“微心愿”,将废弃杂物间变成温馨的公共空间“邀邀吾邻”坊。“小区的变化是实实在在的,我们都很喜欢现在的新环境!”居民张女士开心地说。
在嘉邦小区自治项目和微改造过程中,社区按照议事制度分人群交流,问需于民,召开多种形式沟通会,共同民主协商改造方案。通过围墙种花、凉亭修缮、增设儿童游乐设施、提质绿化景观,老小区喜提“邦邦花苑”、帮一帮议事亭、很city的“15分钟生活圈”地图等。
棋盘路1110弄小区停车管理规约的修改同样如此。经过前后多次召开讨论会,分别将居民代表、党员代表、有车/无车族和业主/租客等各方代表人群纳入议事会,进行充分协商以达成一致意见。
小区的事居民当家,把握“平衡”点
小区的事谁当家?不是居委会、不是业委会,而是每一位居民。
棋盘路1150弄2号楼屋顶每逢雨季渗漏水,导致墙体发霉。经检查,发现是屋顶保温材料老化所致。大修价格高但能根治,小修则不能保证后续其他漏水问题。业委会将选择权交给业主,提出两种方案供业主协商后投票,最终决定选择质优价廉的小修方案。
小区的事社会赋能,锁定“共营”点
充分开发外部的治理资源,社区有了“合伙人”,基层治理就有了新动能。
嘉邦社区的赋能主体有在职党员志愿者、辖区企事业单位等。去年借助街区党建探索合伙人共治的模式,引进辖区企业、商家,充分挖掘共建单位资源,为居民提供医疗、儿童教育、矛盾调解、健康餐饮等服务项目,进一步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例如,社区联合浙商银行为1150弄老人送腊八粥及春联、福字等。针对嘉康坊小区紫藤廊问题,社区召开议事会确定安装“挡风帘”方案,上海链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党委通过“社区好邻居”项目给予支持。此外,链家党委还在小区分岔口加装指示牌和平面图,便利访客通行,为小区微改造增色。
社区的事依法治理,夯实“法治”点
嘉邦社区积极探索法治融入治理的新路径,通过基层调解、联系社区法律顾问、三所联动等方式,为社区治理提供坚实的法治支撑。
面对广场舞噪音扰民问题,社区发挥党建优势与法治手段,联合信业广场安装分贝仪控制音量,并加强安保巡逻。同时,探索“三所联动”机制,社区协调沟通、收集居民诉求,派出所加强巡逻、监督执法,司法所提供法律指导和矛盾调解,形成基层治理合力,提升治理效能。此外,社区还与城运部门联动,确保广场舞活动合法合规。
嘉邦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高建国表示,在“力量+帮治理”社区治理工作法的指导下,社区致力于推动组织建设、资源集聚、难题化解和服务提供,通过党建引领,聚合共治合力,提升居民自治水平,实现社区治理的共享与和谐。
通讯员:桂燕
编辑:练梦莹(实习)
喜欢就点个“赞”和“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