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是刻在中国人基因里的一件大事。

在熙熙攘攘的候车大厅、旅客步履匆匆的站台、疾驰而过的列车旁,一抹抹藏蓝身影始终坚守在春运安保一线,铁路公安民警,用脚步丈量着平安,用责任守护着归途。

今年是北京铁路公安处北京丰台站派出所年轻民警牛嘉耕迈入工作的第4个年头,也是他在岗位上度过的第4个春节。牛嘉耕说,选择成为一名铁路警察,他早有“别人过节自己在岗”的准备,况且,春运,是一年当中他们要面临的最大的考验,自己的工作就是能保证他人安全回家团圆,是责任,也是荣耀。


列车开出前,牛嘉耕在站台执勤。图源:北京丰台站派出所

铁路民警执勤在岗,保证旅客安全回家

日子越靠近除夕,旅客脸上的急迫和喜悦就越发藏不住。候车大厅里,牛嘉耕明显感觉到人们的脚步更急了,回家的心更切了。春运刚开始时,回乡的旅客以农民工为主,他们背着大包,提着塑料桶,三五人一伙,在候车的间隙说说笑笑。尽管还没彻底踏上回家的路口,但一年的疲惫仿佛从那会儿开始就消散了大半。


牛嘉耕(左)和同事在候车大厅帮助有需要的旅客。图源:北京丰台站派出所

再后来,候车大厅里的年轻面孔逐渐增多,那是放了寒假的大学生。到了除夕这天,中青年成了返乡主力,有人拖家带口赶路,也有人一边推着行李箱一边还在打着工作电话。

“拿好自己的行李物品,过机安检别遗漏”“带孩子的家长请看护好小朋友”“进站注意脚下安全,请提前准备好证件”……人群里,牛嘉耕走得不快,他一遍一遍重复喊着话。根据他的经验,越是人多的时候越不能麻痹大意,旅客随手落个包,一个大意没盯住孩子,或者刷手机刷得错过了检票时间,都会很耽误事。平时也就罢了,但在春运期间,误车后票不好买不说,更重要的是如果因为一点小岔子耽误了回家过年,“旅途愉快”还真就成了奢侈。

意外情况总是来得突然,除夕这天下午,一名男子突然在候车大厅里晕倒。牛嘉耕和同事离得不远,他们穿过人群跑过去,判断男子大概是旅途奔波劳累有些低血糖。男子吃了他们拿来的食物和水,慢慢缓了过来,第一时间惦记的是别耽误了火车,心心念念着回家。为了安全,牛嘉耕和同事用轮椅推着将他送上车。

还有一位60多岁的老人让牛嘉耕印象深刻。那是1月20日晚上,一位老人朝着正在巡逻的牛嘉耕走来,求他帮忙找一个塑料袋,老人说自己把袋子放在垃圾桶旁,扭身干了点儿别的袋子就不见了,袋子里装着自己准备带回家的一条香烟。

根据老人的描述,牛嘉耕和保洁员在卫生间附近找了一圈,又到失物招领处、垃圾回收处找人逐个问,途中还在不断询问附近的旅客,但大家都没有注意到那个并不起眼的塑料袋。眼看距离上车时间越来越近,老人的心也越来越急,逢人说起自己丢失的袋子,眼泪都在打转。就在他自己也几乎要失望的时候,一名保洁员说有印象,她拉着老人和牛嘉耕从一个垃圾桶里找到了这个袋子。

失而复得,老人激动地赶紧打开袋子,牛嘉耕这才发现,其实除了那条烟以外,袋子里还装着一件军大衣。这时老人才讲,衣服不值钱,但却是自己过世的父亲留下的,这才是他着急找这个袋子的原因。

应对突发排忧解困,不让小事耽误团圆

为突发疾病的旅客开辟绿色通道,帮走失儿童找到家人……类似的情况每天都在发生,每一件事都算不上大事儿,也构不成案件,但每一件事都影响着旅客的出行路、回家路,所以牛嘉耕不会怠慢。


牛嘉耕在出站口疏导旅客,确保出站秩序良好。图源:北京丰台站派出所

车站内丢失的物品大多是旅客匆匆赶路无意间落下的,为找到失主,民警们需要打开包看看有没有证件或者联系方式。

现金、红包、首饰、北京特产、甚至还有春联,包里的物品不是简单的随身品,是回家的礼物和心意。有时候,民警们联系到失主时对方还不知道自己丢了东西,等民警把包送到手上他们才恍然大悟。也有时候,民警电话联系到失主的时候他们已经因为找不到包急得团团转。还有一次,听闻失主已经到了站台马上要登车,民警一路奔跑送过去,总算在开车前把东西递给对方。

牛嘉耕说,他能感受到每一个得到帮助旅客激动的心情,“有时候他们紧张得都说不出话来,有时候急着要赶路也没工夫讲太多,但嘴里一遍遍重复着‘谢谢、谢谢’。”

春节期间,整个北京丰台站的日均客流量在12万人次左右,摩肩接踵间,求助警情增多,摩擦纠纷也有所增加。占座、插队,一心惦记着回家的人们失了耐心,更容易发生口角。牛嘉耕和同事围过去调解,也都带着“年味儿”,“大家都回家过年,互相理解一下,保持个好心情。”“大过年的,别这么暴脾气,缓一缓冷静一下。”“老人孩子出门本来就不容易,咱成年人谦让一下,行个方便。”

牛嘉耕发现,劝架在年关这个节骨眼儿上好像也变得容易,有时候民警没说几句,围观的旅客们也会上前说几句宽心话,纠纷双方只要一冷静,本就不大的磕绊很快就地化解。

错峰回家,等待独一无二的“年夜饭”

2024年除夕跨年的时候,午夜候车大厅里人比白天少了许多,但依旧熙熙攘攘。没能赶上家里年夜饭的人们也不闲着,端着泡面和家人视频,对着手机和家人挨个儿互相拜年,候车室里南北乡音交织,倒营造出一种别样的氛围。

丰台站派出所里,除夕这天也充满年味,大家一起包饺子,做游戏,有着独属民警们自己的“春晚”。牛嘉耕在吃过所里包的饺子后执勤巡逻,也会被旅客问候,大家互道一声“过年好”。

除夕夜,工作一天后的牛嘉耕回家和未婚妻跨了年,第二天又接着返岗。

工作4年,牛嘉耕从没有回山西长治的老家过春节,这是他在选择成为一名铁路民警的时候就意料之中的事,“守护旅客平安回家,帮助旅客回家过年”是工作内容,也是牛嘉耕担负起的一份责任,他感觉荣耀。

下勤后,牛嘉耕也总会给家里打一个视频电话,作为独生子,他不在家,父母二人自己过年,难免孤单,但他们从不会在电话里表达思念,却总是长话短说,让牛嘉耕“好好工作,别惦记家里”。

牛嘉耕知道,父母并非真的不挂念,他们只是不愿表达,不愿让他分心,“他们理解我的工作,也为我感到骄傲”。

通常,持续40天的春运结束后,牛嘉耕能休假3到5天回老家。母亲会给他补做上一桌“年夜饭”,扯面、烙饼……都是他最爱、却在北京难寻的味道,不算豪华,但独一无二。于牛嘉耕而言,忙碌了整个春运后,不论什么时候到家,父母家人们会等他,再次一起过个“年”。

新京报记者 张静姝 实习生 翟未萌

编辑 甘浩

校对 赵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