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西藏军区一名正营职复员军官。1998年7月至2008年3月在西藏军区工作。每天给大家分享军旅故事。

2007 年,自主择业的军龄年限变了,要求满二十年才能够自主择业。当时我军龄只有 13 年,虽已调至正营,也只好选择正营复员。


大家知道,2001 年自主择业政策出台时,包括满 20 年的营职干部,或者团职干部(团职干部对军龄没有限制),都可以自主择业。所以我在 07 年调正营后,再过三年可调副团,大概在 2010 年就能实现。但后来 07 年政策调整,团职干部也需 20 年军龄才能自主择业,这意味着我若要自主择业,还得在西藏工作七年。当时考虑到个人和家庭的实际情况,尽管是正营,但军龄较短,我便选择了复员。

类似这种情况的还有一位战友。战友在 2000 年已是少校,2004 年升为副团。那时他本可以自主择业,但单位未批准。他前两年就想转业,只是当时未达到自主择业条件。2004 年本可走,单位却不让,他又继续干了三年。这三年中,他还前往南非参加维和行动等。


到了 2007 年,他准备自主择业离开,然而最后单位通知他,因政策后来明确规定,他还差几个月军龄才满 20 年,不符合自主择业条件,只能选择转业安置。这位战友很郁闷,军龄 20 来年,转业安置到地方只是个副主任科员。要知道,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公务员,入职就是副主任科员,在部队的一切几乎清零,大致就是这样。

所以,自主择业政策当时变为 20 年,确实有不少人受到影响。比如 2001 年有自主择业政策,而 2001 年之前,像我们西藏的干部,当时没有自主择业就转业的,感觉很吃亏。再如 2021 年,自主择业政策终止,2021 年底逐月领取退役金政策出台。有些人原本想着再等两年提一级后选择自主择业,结果自主择业政策没了,只有逐月领取退役金,感觉也很吃亏。


对此,我个人的感觉,任何一个政策的变化,有时是自己主动选择导致吃亏,有时则是因为政策变化无法选择而吃亏。但实际上,政策并非针对某一个人。比如当时为何将自主择业政策的军龄要求变为 20 年,包括团职干部也如此,是因为有些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特招到部队,干 3 - 5 年就到副团,特招到部队工作 5 - 6 年,就符合自主择业条件离开。在部队工作 5 - 6 年就自主择业,显然不太合适,所以规定 20 年,我觉得是合理的,至少能防止有人钻政策的漏洞。没办法,反正都过去了。

大家对此怎么看?请在评论区留言。

(西藏正营职复员战友供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