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第六代战斗机验证机完成首飞测试,美国军事界掀起反思浪潮。在这场持续的技术路线大讨论中,美国《国家利益》杂志军事版主编布兰登·韦彻特日前抛出惊人观点,认为美军应放弃与中国进行第六代战机竞争,将资源转投其他领域。
据该刊最新刊发的《中国新型战斗机,让美军陷入恐慌》专题文章披露,韦彻特将中国六代机研发定性为"战略陷阱",意图诱使美国重蹈苏联军备竞赛覆辙。这位资深军事观察家指出,美国在工业产能和国防预算分配效率方面已显劣势,若执意推进NGAD(下一代空中优势)项目,恐将陷入资源黑洞。
值得注意的是,美方所谓"六代机技术领先论"存在重大疑点。尽管有媒体称美军多年前即完成相关技术验证,但至今未见任何实体原型机证据。更值得玩味的是,NGAD项目技术路线在过去三年经历多次摇摆:2022年从重型战机降级为中型方案,2024年初中国六代机试飞后,又紧急回调为重型构型。这种反复调整暴露出美军在顶层设计层面的深层困惑。
韦彻特在文中提出替代方案,主张重启F-22A生产线并进行双座型改造。他认为这款五代机通过加装无人机协同作战系统,即可获得近似六代机的战术效能。数据显示,NGAD研发预算已从立项时的9.75亿美元激增至35亿美元,若计入后续量产维护费用,整个项目周期投入或将突破300亿美元大关。
此论调引发美国防务圈激烈争论。支持者认为聚焦人工智能和无人机领域才能维持技术代差,反对者则指责这是变相的技术投降主义。值得关注的是,五角大楼2025财年预算显示,无人作战系统研发经费同比增幅达47%,而有人战机项目增长率仅为6.8%,这种投资趋势似乎印证了韦彻特的部分观点。
军事分析人士指出,这场争论本质上折射出美国军工复合体的结构性矛盾——既要在前沿技术领域保持绝对优势,又受制于工业基础衰退和预算分配困局。当中国航空工业以体系化优势推进六代机研发时,美国却深陷技术路径选择与利益集团博弈的漩涡。这种战略摇摆,或许比具体装备的代差更值得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