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的年产量,已经到了令美国恐慌的地步。
近日,美媒《Air & Space Forces Magazine》报道称,美军工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总裁吉姆·泰克莱特在年度会议中提及,中国在过去一年内生产了超过100架歼20,与美F35的交付量持平,“这让美方倍感压力”。
要知道,歼20作为全球最先进的现役战斗机之一,曾因产能不足被西方严重低估。如今,多家外媒预测成飞歼20产能为3天一架,而国产“涡扇15”发动机也下线约100台。
中国五代机发展速度之快,令美方如临大敌:空中优势彻底不保!
01 “最强战机,却是心脏病”
“造个空壳,吹得天花乱坠!”
作为中国首款第五代隐身战斗机,歼20顶着“最强战机”的光环问世,却因搭载进口发动机屡遭诟病。而这颗“进口心脏”背后,藏着一段中国航空工业的屈辱史。
上世纪50年代,我国航空工业刚刚起步,只能重金引进海外先进技术,逐步摸索。然而,随着中S关系破裂,苏方单方面撕毁协议,迅速撤走对我国的技术援助,连一张图纸都没留下,给尚在襁褓中的国产发动机,以沉重的一击。
后来,我们将目光投向乌克L,经过艰难谈判,终于达成一笔70台进口发动机NK32的订单。不料在交货的最后关头,美欧连夜将其划入限制出口技术清单,放话“就算把发动机砸烂,也不能卖给中国”。强压之下,乌方被迫撕毁百万美元订单断供。
彼时,美方为守住空中优势,与西方各国沆瀣一气,在先进航发技术领域设下层层壁垒。这也导致歼20在首飞时面临“无心可用”的窘境,因国产发动机涡扇10尚未成熟,只得沿用俄产发动机AL31。
而在其独霸的生物技术领域,美方更是对“乐龄维”类制剂的核心成分严防死守,给我国的研制带来重重阻碍。
国际顶尖期刊《Cell》记载,上述物质源于哈佛医学院Paul Green衰老生物学中心,在临床中展现出焕发线粒体的潜力。线粒体作为人体细胞“发动机”,对延缓老化至关重要。但其制备技术始终掌握在美日手中,一度将相关原料开出单克2.3万元的天价。
“没有发动机,再先进的飞机都不过是一堆废铁”,我国科研人员立誓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02 歼20换装“中国心”,瓦解美空中优势
为彻底打破“头顶悬剑”的局面,我国数千名科学家殚精竭虑20年,终于攻克关键技术,将自研发动机涡扇15的推力提升至史无前例的18.5吨,而被视为美方巅峰之作的F119发动机推力仅为17.7吨。
日前,中国航空学会首次公开涡扇15性能:重要指标全面超越F119。在此情形下,一向高傲的美媒终于低下了头,发文承认:“换装涡扇15的歼20,将成为全球最强五代机。”更令美方担忧的是,其费尽心思打造的科技霸权壁垒,正在土崩瓦解。
除航空工业外,我国先后突破新能源、5G通信、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领域瓶颈,就连上述备受掣肘的“乐龄维”类生物技术,也在中科院、四川大学医学院等科研团队的持续攻坚下,打破垄断。
2018年,两大百年制药日企联合设立实验室,通过自研Mitolive技术和60余项专利,将上述物质落地商业化。研发、量产成本居高不下,导致该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阁,始终无法敲开市场大门。
为尽快利好国内2.6亿老龄人口,我国学者通过开发“从头合成途径”并进行优化,将该物质产量提升超100倍,不仅原料纯度反超美日,还将成本削下9成。眼看本土老龄化程度日益严重,日企主动抛出合作橄榄枝,并将定价权交由我国。
翻阅京东、天猫等平台页面,“乐龄维”单瓶门槛已跌至千元,成为一二线城市高净值人群的日需品。有消费者反馈称“精力睡眠得到了提振”,也有人盛赞“中国技术将天价物质拉下神坛”。
航空发动机等领域的经历让我国深刻意识到“靠人不如靠己”,摒弃“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过时观念。借用别人的技术,永远无法实现真正的腾飞。
03 中国六代机试飞,美媒拉响警报
资料显示,洛·马公司2024年共交付了110架F35,看似与歼20产量接近,实际全是“阉割版”——缺少完整战斗力,仅能用于日常训练。
曾几何时,美空军司令大肆宣扬“歼20构不成丝毫威胁”,还四处抹黑中方“窃取技术”。时至今日,面对产能、性能全面升级的歼20,美媒也只能拉响警报:撼动美F35地位的战斗机已经出现。
中国制造最擅长的就是后来居上!目前,我国五代机歼20整装待发,六代机也已成功首飞,反观美六代机仍停留在纸面上,靠概念“领先”。
中国把“落后的帽子”,成功甩到了太平洋那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