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能不能取得好成绩,关键看初一初二这两年怎么抓!很多家长稀里糊涂的,孩子也迷茫,没目标没有规划,最后能否考上高中,他们心里也没谱。
作为过来人,给各位初一初二一些建议,这两年若是能做好下面这几点,孩子到初三后能稳稳冲上重点高中。
1、别轻易放手,靠孩子自律,这是最大的错误。
总听到有家长说:“孩子大了,该学会自己管自己了。”可现实往往是,你一松手,孩子就像脱了线的风筝,摇摇晃晃找不到方向。
学习这事儿,真不能全指望孩子“自觉”。毕竟,谁不想写完作业就瘫在沙发上刷手机呢?
初一初二这两年,我们要盯紧三件事:
①作业完成质量:别光问“写完了吗”,要看看字迹是否工整,有没有敷衍了事。
②测试和错题:别让试卷考完就进垃圾桶,要让孩子把错题当宝贝一样圈出来,和孩子一起找错因。
③课本笔记:课本是根基,笔记是桥梁。翻翻孩子的书,看看是不是“干净得像新买的”。
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孩子到了青春期,开始“油盐不进”,甚至和你对着干,别急着叹气。这说明咱们的沟通方式得变一变了,从“命令”换成“倾听”,从“批评”换成“鼓励”。哪怕孩子暂时摆烂,也请相信:你的耐心陪伴,终会等来他“开窍”的那一天。
2、薄弱学科不是“绊脚石”,而是逆袭的“垫脚石”。
有个扎心的真相:偏科的孩子,往往离重高只差一步之遥。见过太多孩子,数学能考满分,英语却徘徊在及格线,最后总分被拖垮。
怎么破?回归课本,死磕基础!
公式定理背不熟?那就每天抄三遍,贴床头当“早安问候”。
单词记不住?把便利贴粘在冰箱、书桌、甚至牙刷杯上,见缝插针地背。
刷题不如“精题”:一天搞透一道错题,比刷十张卷子更有用。
记住,薄弱学科就像生病,越早治越好。别等到初三才急得跳脚,现在就开始“对症下药”!
3、手机不是“洪水猛兽”,但必须立规矩!
“一部手机毁掉一个学霸,真不是危言耸听!”这话虽然夸张,却戳中无数家庭的痛点。
手机管控的关键词是“隔离”和“替代”:
写作业时,手机必须“进笼子”(比如锁进抽屉)。需要查题怎么办?先用脑子想,再问家长,最后翻课本。
其次,用兴趣替代屏幕。带孩子打球、逛书店、做手工……让他的生活除了学习,还有热气腾腾的烟火气。总之就是找得事给娃做,别让他闲下来,一闲下来就总想着玩手机的事。
如果孩子哭着喊“同学都用手机查资料”,你可以温柔而坚定地说:“妈妈相信你,不用手机也能找到答案。”
4、初中拼的不是天赋,而是“习惯成自然”。
那些考上重高的孩子,未必聪明绝顶,但一定把四件事刻进了DNA:
①上课专注:眼睛跟着老师走,手不离笔,随时记重点。
②作业不拖拉:放学先写作业,拒绝“明天再说”。
③错题不过夜:当天错题当天改,绝不留到周末“秋后算账”。
④积累小本子:口袋里塞个便签本,随时记下灵光一现的知识点。
这些习惯,一开始可能需要家长“催着练”,但坚持21天,就会变成孩子的肌肉记忆。
5、小四门和主科,警惕“虚假繁荣”。
初一成绩单藏着两个隐形陷阱:
小四门(史地生政)弱但主科强:别慌!这类孩子思维灵活,初二发力背知识点,逆袭概率极大。
小四门强但主科(语数英)弱:要警惕!主科是地基,初二难度飙升时,容易突然“塌房”。
所以,主科弱的孩子,寒暑假赶紧补基础;小四门弱的孩子,每天抽10分钟背知识点,积少成多。
6、错题本一定要翻烂,这是学霸的“秘密武器”,用对了事半功倍。
初中最有效的提分手段,那一定是“吃透错题”。错题本不是什么魔法书,但用好了,真的能让孩子从“及格线”冲到“优秀线”。
怎么用?记住三步:
①手抄错题:别偷懒用手机拍!手写的过程,就是大脑重新理解的过程。
②定期复盘:周末、月考前的晚上,把错题当新题再做一遍。
③告别错题:连续做对5次,就把这页撕掉!看着本子越来越薄,孩子会成就感爆棚。
初中三年,是一场家长与孩子的“双向奔赴”。我们会累、会焦虑,但请记住,每一个挑灯夜战的晚上,每一本写满字迹的错题本,每一次忍住脾气的沟通,都在悄悄铺就孩子通往重高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