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身边故事,传递先进力量。为充分展示新时代法院书记员忠诚干净担当的精神风貌,发挥先进人物引领、典型示范作用,即日起,华龙区法院推出“出彩书记员”专栏,将陆续刊发优秀书记员的先进典型事迹,引导激励干警以先进为标杆、以模范为榜样,以真抓实干展现担当作为,凝聚力量推动法院审判执行工作高质量发展。


秉持“三心”工作法 当好法院“螺丝钉”




民事审判庭:王锐芳

王锐芳,女,毕业于郑州大学,2017年7月进入法院工作。现任民事审判庭聘用制书记员。工作中,她严以律己,一丝不苟的要求自己。

基层法院书记员工作内容庞杂,开庭前需联系当事人、调查核实相关案件材料、邮寄传票、邮寄不到实地送达、送达不到做公告,鉴定材料整理、开庭记录、邮寄判决、扣审限、报结案件、归档、退费、调卷、上诉,每天接听十几、几十个当事人的电话,各种打印复印等等,每一项工作都需要不少的时间,而这么多工作加起来的工作量可想而知,需要统筹安排、细心耐心才能高效且不出错。王锐芳深知,这份工作虽不似法官手握法槌定分止争,却是司法程序中不可或缺的“螺丝钉”。面对日益增长的案件量,王锐芳和法官常常主动延长工作时间,用“白+黑”的坚持付出换取工作量的产出,换取当事人的满意。

在办理一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时,因实际施工人法律意识淡薄,未与发包方签订书面施工合同,施工范围及计价标准全凭口头约定,庭审时发包方矢口否认其实际施工人的身份,连基础工作量都拒绝认可。实际施工人无奈只能大量举证,比如实际施工人垫付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管理费、安文费等等,但实际施工人是外地人,乡音浓重、情绪焦虑,语音不清、逻辑混乱,为理清思路、查明案情,王锐芳在法官的带领下主动承担起“证据梳理员”的角色,以便准确无误的记录并梳理当事人的证据链条。因沟通困难,该案件从下午三点一直开到晚上十一点半左右才完成。一场庭审下来,虽然是身心疲惫,但看到当事人对公平和正义的期盼,王锐芳更加明白了这份工作的价值,记录的不仅是文字,也是公正司法,是服务民生。经过法官在证据中不断的抽丝剥茧,顶着严寒三次奔赴荒草丛生的工地现场,丈量每一寸斑驳的水泥墙面,爬到最高楼层拍摄当年施工轨迹,连墙角褪色的安全标识都成为沉默的证人,最终实际施工人的诉求得到支持,当王锐芳向当事人电子送达文书时,电话那头传来粗重的呼吸声颤颤巍巍的询问判决结果时,她将判决内容逐条宣读,当事人听完非常隆重的向法院道谢,并说了句“我终于熬过来了”,原来司法不仅有铜纸板的冷硬,更有穿透岁月风霜的温度。

在书记员这个岗位诸如此类情况不止这一例,这只是万千司法工作者的一个缩影。法院是捍卫法律尊严和保护公民权益重要机构,王锐芳始终秉持“三心”工作法:庭审记录时保持“专注心”,确保每个字句准确还原诉讼参与人真实意思;卷宗整理时保持“细致心”,让每份材料都经得起时间和程序的检验;辅助办案时保持“服务心”,在法官与当事人之间搭建高效沟通桥梁。

面对新时代对司法工作提出更高要求,王锐芳坚持利用碎片时间学习新法规、钻研网上办案系统。当前司法改革不断深化,智慧法院建设全面推进,作为新时代书记员,不仅要当好“螺丝钉”,更要争当“多面手”。在以后的工作中,王锐芳将与所有书记员同仁共勉:用青春书写卷宗里的法治故事,用汗水浇灌法庭上的正义之花!

期数丨2561

供稿丨民事审判庭 王锐芳

编辑丨政治部 魏凯强

审核丨政治部 张雨涵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