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杨靖宇烈士陵园内,寒风裹挟细雪,苍松翠柏覆银装。正值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来自社会各界的群众自发聚集,在庄严肃穆的陵园中献花、默哀、重温历史,以行动传承红色基因。


上午9时30分,通化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及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中心开展纪念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拜谒活动,大家在杨靖宇将军铜像前庄严肃立,鞠躬致敬,并向杨靖宇将军敬献鲜花,以表达对革命先烈崇高的敬意和无限的追思。



在杨靖宇烈士陵园内,5座琉璃瓦建筑巍然矗立,中央5.35米高的杨靖宇将军戎装铜像在冬日阳光下熠熠生辉,铜像手握望远镜,目光坚毅望向远方。将军铜像前,前来祭拜的各界群众肃立默哀、鞠躬,并依次敬献鲜花,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哀思和崇高敬意。

为纪念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杨靖宇烈士陵园自2月10日起特别推出了一系列专题展览活动。在杨靖宇烈士陵园庄严的广场两侧,整齐排列着一块块精心设计的展板。这些展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展现了杨靖宇将军波澜壮阔的一生。从他的早年经历到投身革命,再到抗日战场的英勇奋斗,直至壮烈牺牲,每一个重要节点都得到了详尽而深刻的呈现。


杨靖宇将军,原名马尚德,河南确山人,杰出的抗日民族英雄。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奔赴东北,领导抗日斗争。在通化等地,他率领抗日联军与日军浴血奋战,以坚定的意志和非凡的毅力,坚持抗日长达11年之久。即便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仍以草根树皮为食,坚守阵地。1940年,杨靖宇将军在吉林濛江英勇就义,年仅35岁。1958年,杨靖宇烈士的遗首和遗体被隆重公祭并合葬在杨靖宇烈士陵园。他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在通化乃至全国范围内广为传颂,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英雄虽逝,精神永存。通化这座“红色之城”,正以巍峨的靖宇山为证,将抗联精神化作新时代奋进的号角,书写着对先烈最深沉的告慰。

记者 施涛

主审 | 王远洋 审核 | 李蕴涵 编辑 | 李育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