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莉亚不再是那个“唯一”了,消费者的选择变多,就能挑出在口味上更契合、用餐环境更具氛围感、服务更热情周到的平价西餐品牌。而这些正是萨莉亚为了控制成本,在某种程度上牺牲的维度。
“萨门!”
作为“萨门死忠”,刘雨聊起萨莉亚,毫不掩饰自己的喜爱。对刘雨而言,萨莉亚是“社畜快乐餐”。在一线城市比较热闹的位置,她花十来块就能吃到焗饭或者意面,而且坐得舒舒服服,“还不是外卖小作坊”。
但是,最近这个打工人的“快乐老家”,却在中国内地陷入利润下滑的境地。
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9月至11月,萨莉亚中国区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分公司的销售额小幅度增长,但营业利润却分别较2023年同期下降17.3%、7.5%和4%。
在萨莉亚全球餐饮的布局中,亚洲一直是至关重要的板块,中国内地更是重中之重。以2024财年为例,萨莉亚亚洲市场营业利润为116.19亿日元,占整体营业利润的78.17%;北京、上海、广州三地营业利润为83.54亿日元,占亚洲市场营收的71.90%。
对于中国内地业务的利润下滑,萨莉亚的解释是“消费环境变化”。但随着餐饮市场的价格大混战愈演愈烈,面对诸多试图从平价赛道分一杯羹的对手,萨莉亚在打工人心目中的白月光地位岌岌可危。
打工人的快乐老家,不香了
作为“意大利沙县”,萨莉亚最稳固的人设,一向都是品类丰富、价廉物美、量大管饱——哪怕是预制菜,试过的人往往都会“真香”。
想想看,在萨莉亚你能吃到10元左右的沙拉、15元左右的意面、20元左右的比萨,哪怕点一瓶红酒,也不会超过100元。最后点了一桌菜,结账时仍然不过百元上下,已足以让两至三人吃到撑。
钱包告急的时候,走进萨莉亚就是最佳选择,这份 “穷鬼西餐厅” 的菜单,随便点都不心疼。
在萨莉亚,人均几十元就能实现“西餐自由”。(图/IC photo)
能做到平价,靠的是压缩成本,而最大的秘诀在于供应链管理。从创立之初,萨莉亚的目标就是成为餐饮业的“直销企业”。通过借鉴服装行业的SPA(自有品牌专业零售商经营)模式,萨莉亚构建了“产品开发—原料生产—加工—交付”的直销系统。
据萨莉亚官网介绍,公司在澳大利亚拥有自己的工厂,主要产品是汉堡牛排和白酱。此外,萨莉亚还在日本培育自己的生菜。市场上的1棵普通生菜只能制作2~3盘沙拉,萨莉亚认为效率太低,因此培育出更大的生菜,1棵生菜能制作5~7盘沙拉。
至于餐厨部分,萨莉亚采取的是众所周知的中央厨房模式统一加工,先由中央厨房将食材制作成半成品,再配送至门店,这样不仅能减少门店后厨人力,还能实现出餐标准化,提升效率,从而提高翻台率。
萨莉亚的直销系统。(图/萨莉亚官网截图)
在门店选址和人力管理方面,萨莉亚也秉持着极致省钱的宗旨。在门店选址方面,萨莉亚避开租金高昂的核心商圈,倾向于选择租金相对较低的区域,比如商场的边角位、写字楼的底商等。人力管理上,萨莉亚更青睐日结的兼职小时工,比如广州萨莉亚200家门店就有小时工3000人,正式员工仅有1800人。
尽管如此“抠门”,但萨莉亚在北上广地区的营业利润仍然出现下滑——当然,从整体情况来看,2024年中国餐饮业整体都不太好过,租金和人力成本水涨船高。因此,无论萨莉亚再如何拼命省钱,也免不了受到影响。
但成本上涨迅速传导到了价格上,消费者就不太高兴了。
2024年7月,萨莉亚曾因涨价而冲上热搜。有消费者反映,牛肝菌鸡肉芝士烤饭、金枪鱼沙拉、水果沙拉等产品涨价1~2元。对此,上海萨莉亚回应媒体称,部分菜品价格上涨属实,主要是因为人工成本与原材料成本不断攀升。
由于一直把平价作为鲜明的品牌标签,因此即便是小幅涨价,也很容易挑动消费者的敏感神经。围绕这次涨价,消费者讨论不断。有人体谅企业的难处,也有人难以接受价格的变动,表达强烈不满。
有网友反映萨莉亚涨价。(图/社交平台截图)
对于一部分消费者而言,如果说涨价还属于情有可原的部分,那么部分菜品“缩水且质量下降”的情况则完全不能忍。郑嘉就曾发帖吐槽。她告诉《新周刊》,去年11月,她发现萨莉亚的塞拉诺火腿比萨在菜单上的尺寸由8寸变为6寸,虽然价格相应调降了2元,但她却觉得饼底的口感改变了。“市场变化,商家要涨价也是正常的,但是质量降低就不能接受了。”郑嘉说。
从数据来看,萨莉亚在中国也有点“卖不动了”。据晚点LatePost报道,萨莉亚将这次的利润下降归结于整体消费环境的变化,其在中国内地市场门店数量增加约10%,但同店销售收入却下降约10%。
当消费复苏不及预期,一直将中国市场视作战略核心并寄予厚望的萨莉亚,前行之路也变得崎岖坎坷起来。
低价大混战,萨莉亚“被偷家”
事实上,整个餐饮行业正深陷凛冬之境。不只是萨莉亚,众多餐饮品牌都在销售困境中挣扎,市场低迷的消费热情让行业举步维艰。
一线城市的餐饮业面临成本上涨和需求疲软的双重压力,经营难度更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餐饮收入突破5.5万亿元,同比增长5.3%;但北京、上海、广州的餐饮收入增速却低于全国数据,北京和上海相较去年增速均为负,分别为-4.9%和-5.4%,广州则详细公布了1—11月的数据,累计增速为1.7%。
为了促销拉客,多个餐饮品牌开始降价。2024年以来,海底捞、呷哺呷哺、乡村基等知名餐饮企业都下调菜品价格;和府捞面更是官宣降价约32%,从高端面馆市场中转身,被媒体评价其“放下身段求生存”。价格战的战火已然蔓延至餐饮业,市场格局在震荡中重塑。
“放下身段”的和府捞面,从高端面馆市场中转身。(图/IC photo)
餐饮企业降价,也因为察觉出消费需求正发生转变。消费者不再单纯追求品牌溢价或高端体验,而是愈发注重性价比,实惠成为决策的关键因素。当前“平替”概念盛行,消费者热衷于寻找那些既能满足味蕾需求,价格又更为亲民的菜品。
向来与高客单价离不开联系的西餐市场,也崛起了一批平价西餐品牌。2024年5月,必胜客在广州开出首家“Pizza Hut Wow 乐享店”,标志着必胜客入局平价西餐赛道。包括豪客来、卢家妈妈等品牌在内,整个平价西餐市场竞争激烈。
这也意味着,萨莉亚在一线城市仰仗的低价核心优势逐渐丢失,市场份额被蚕食。萨莉亚不再是那个“唯一”了,消费者的选择变多,就能挑出在口味上更契合、用餐环境更具氛围感、服务更热情周到的平价西餐品牌。而这些正是萨莉亚为了控制成本,在某种程度上牺牲的维度。
“不是非萨莉亚不可。如果有品牌比萨莉亚好吃便宜,并且位置合适,肯定是可以取代的。”刘雨生活在广州,她认为,到目前为止,虽然出现了不少新的平价西餐品牌,但知名度还不及萨莉亚,门店也未在核心商圈全面铺开,因此暂时替代不了萨莉亚。
即使短暂受挫,萨莉亚仍然坚定地拓展中国内地。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2024年7月至9月期间,萨莉亚在北上广净新增60家门店,截至报告期末三地门店总数达447家。据日经新闻报道,萨莉亚计划在中国内地开设1000家门店。为此,其向广州子公司增资3000万美元,用于在广州建设新工厂,主要生产酱汁、意大利面、比萨等产品。
以中国内地为核心市场的萨莉亚,没有放弃扩张的脚步。(图/IC photo)
萨莉亚表示,公司将把现有工厂的生产业务转移到新工厂,以稳定产品供应、降低成本并提高产能。新工厂力争在2026年1月正式投产。
萨莉亚加码海外市场,也跟日本业务不景气有关。日本长期存在的劳动力短缺、工资上涨、资源价格飙升等问题,以及日元贬值引发的食材和能源价格上涨等影响,使得日本外食产业持续面临严峻的经营环境。
据日经新闻报道,2024财年,萨莉亚日本国内业务的营业利润约为27亿日元,而上一财年为亏损14亿日元。现有店铺营收增长23%,顾客人数增长19%,时隔4年才扭亏为盈。
从战略上,萨莉亚不断构筑直销系统的壁垒,期望在日元贬值、维持低价的逆风之势中仍能压降成本,并以此吸引顾客。除了计划在广州建新工厂,萨莉亚还在去年10月宣布投资约95亿日元,在日本岐阜县神户町建设生产沙拉和比萨等产品的新工厂。
在中国,萨莉亚仍拥有一批忠实的食客,他们欣赏萨莉亚这样简约、标准、味道又不会太出错的平价西餐。他们和萨莉亚董事长正垣泰彦一样相信:“真正好的东西,应该既便宜又好吃。”伫立在发展的十字路口,萨莉亚正努力穿越餐饮业的寒冬。
(应受访者要求,刘雨、郑嘉为化名)
参考资料
[1] 刘婧汐.餐饮行业,下沉再下沉.21世纪经济报道,2024-09-05.
[2] 筱原英树.萨莉亚在中国利润大增,拉动整体凈利创新高.日本经济新闻,2024-10-14.
[3] 詹丹晴.萨莉亚中国收入超25亿元!必胜客也开“穷鬼餐厅”抢市场.南方都市报,2024-10-17.
[4] 吴容.连“穷人西餐厅”萨莉亚,都遭遇到了消费低迷?.小食代,2025-01-10.
[5] 陈啸.同店销售下降约10%,北上广的营业利润均下滑,萨莉亚也遇困了?.筷玩思维,2025-02-05.
编辑 DR 题图 《食分喜欢你》 运营 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