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万千光景,苦乐喜忧,跌撞起伏,除了自渡,其他人爱莫能助。
01
身体不好,千万不要到处跟人说
前段时间,去看望生病的大姑,她拉着我说:
“通过这次生病,我算是看清了很多人,深刻体会了什么叫‘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大姑一直是个热心肠的人,身边人有什么能帮的她都会尽量帮。
前几年她退休了,退休金8000多,生活过的也算滋润。
可天有不测风云,某次体检中,发现她肝脏部位有个阴影,初步怀疑可能是肝癌,需要进一步检查。
她很担心,每天吃不好睡不好,几天下来人瘦了一大圈。
楼下的李姐来串门,看她如此憔悴,问她怎么了。
大姑本来就心情焦灼,也想找人倾诉下心底的烦闷,就把情况如实说了。
李姐先是安慰了几句,让大姑放宽心,不会有什么大事的,接着话锋一转:
“我这儿有种保健品,包治百病的,小区的老头老太太都在吃,你看一个个精神头儿多好。
你这就是小病,吃了我这保健品,不用去医院,绝对药到病除。”
大姑虽然因为病情没确定有些慌张,但还是有理智的,知道这都是骗人的假话,就婉拒了李姐。
后来,大姑换了好几家医院做详细检查。
在等结果的过程中,李姐天天来找她,张口闭口就是“现在医院都没啥用,还不如吃我这保健品呢”。
本来就很难受,还天天听李姐推销,大姑一气之下和她吵了一架。
一天,大姑出门扔垃圾,发现很多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她。
她问了一个相熟的人,才知道是李姐在小区里散布谣言。
说大姑得了癌症,没几天好活了,还说这不是普通的病,传染性很大,大姑天天在小区里晃悠,就是想传给别人。
听说这些谣言后,大姑气得浑身发抖,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平日里热心对待的邻居,竟然会如此恶毒地诋毁她。
万幸,最终检查结果出来,发现肝脏上的阴影只是个囊肿,做个小手术切除就可以了。
经此一事,大姑彻底寒了心,她无奈地说:
“生病这种事,真的不要轻易告诉其他人,因为这世上真的希望你好的人没几个,说得多了,只会给自己招惹麻烦。”
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一句话:
“人与人之间还是克制为妙,仔细想想,哪次滔滔不绝后,带来的不是悔恨?”
话说得越多,是非就越多。
这世上最悲哀的就是,很多时候,你的苦难和痛不欲生,只是他人的谈资。
人活于世,一定要记住,永远不要高估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不是所有真心都能换来好结果,不是所有付出都能换回同等的关心,这就是人性。
对自己的病情、私事三缄其口,不是冷漠与疏离,而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
只有克制自己的表达欲,学会沉默,才能给自己留出时间和空间,治愈自己。
02
张口闭口就是“病”,只会惹人烦
稻盛和夫说:
“不要把自己活的像落难者一样,急着告诉所有人你的不幸。”
人们的同理心都是有限的,开始时可能会同情你的遭遇,时间一长只会感到厌烦。
村里有个独居老人王大爷,上了年纪后身体慢慢变差。
他整天和村里人念叨,说自己这儿疼那儿难受的,快不行了。
村里人都很同情他,会给他送药安慰,还经常喊他去家里吃饭。
可王大爷身体一直不见好,每次和人聊天,几句之后就扯到自己的病情,越说越起劲,不停抱怨、唉声叹气的,弄得其他人心情也很差。
大家都有自己的事要干,哪儿有空听他这些负面情绪,都心生厌烦,渐渐不再搭理他。
有一次,王大爷有事要找邻居,刚敲开邻居家房门,话还没说呢,就被赶了出去。
邻居以为他又是来讲自己病的,直接说:
“我们又不是医生,你自己的病,自己想办法解决,别再烦我们了。”
他愣在原地,心中五味杂陈,终于懂了:
自己的习惯性诉苦,给他人带去了多大的压力。
从那之后,他不再天天念叨自己的病,开始学着照顾自己,消化情绪。
人一定要明白,这世上,终究是感同身受少,冷暖自知多。
无数真实案例向我们证明:
永远不要向别人透露你的痛苦,因为80%的人不关心,剩下20%的人在看你笑话,很少有人真的能共情你的遭遇。
人性的弱点之一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重视。
难过时,希望有人安慰;疲惫时,渴望有人陪伴;委屈时,盼望有人理解。
但往往事与愿违,不仅得不到想要的,反而让自己更加痛苦。
想起了鲁迅先生《而已集》里的那段话: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隔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在哄孩子。
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没有人有义务一直安慰你,没有人乐意充当你的情绪垃圾桶,千万不要把自己活成祥林嫂,让周围人反感。
与其不断诉苦,时时抱怨,不如坦然面对,想办法解决,活成自己的摆渡人。
03
最好的良药是心态,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国学大师南怀瑾说: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通常大半是受情绪的影响最为有力。情绪的作用,是来源于生理禀赋,是由于身体内部健康状况的作用。
换言之,健康与不健康,和情绪关系很重要。”
年轻时的曾国藩,意气风发,才华横溢,一心想要施展抱负、整顿官场。
故而常常直言不讳,甚至有些恃才傲物,得罪了不少人。
咸丰七年,曾国藩回家奔丧,却被朝廷趁机剥夺了兵权。
他情绪失控,感觉自己被抛弃,满腹委屈,心情郁结,日积月累,终于酿成大病。
家人遍访名医都无计可施,关键时刻,一个丑道人给出了指点:
“岐黄医世人之身病,黄老医世人之心病。
改行黄老之术,则心可清,气可静,神可守舍,精自内敛,百病消除,万愁尽释。”
他推荐曾国藩再读《道德经》。
曾国藩也领悟了自己的病是心病,此后逐渐放宽心胸,调整心态,病也慢慢好了。
周国平曾说:“人的身体是受心灵支配的,心态好是最好的养生。”
心烦意乱,疾病不请自来;心平气和,百病皆能平息。
人生下半场,一定要懂得,最好的良药是心态,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1.停止抱怨,允许一切发生
抱怨,本质上是折磨自己,让自己陷入负面情绪的漩涡中。
人生变好,是从戒掉抱怨的那一刻开始的。
如果不满现状,就去改变;如果无能为力,就去接受。
始终相信:无常是人生的常态,不必焦虑,看淡事与愿违,放过自己。
2.养好习惯,塑造强健体魄
管住嘴,按时吃饭,营养均衡,少吃不健康的食品,不要吃太饱,八分饱最宜。
迈开腿,坚持运动,锻炼身体,制定明确的运动计划,找寻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睡好觉,规律作息,休养身心,高质量的睡眠有助于保持一天的活力,调节心情。
3.充实生活,培养积极心态
别闷在家里,多出去走走,爬山、旅行,呼吸新鲜空气,开阔视野,感受生命。
培养新的爱好,读书、画画、写作、摄影等,在喜欢的事情中,重燃生活的希望。
丰富社交圈子,多和老友聚会,或是参与社区活动、广场舞队等,让自己忙起来。
季羡林先生在《悲喜自渡》中说:
“人间万千光景,苦乐喜忧,跌撞起伏,除了自渡,其他人爱莫能助。”
人生太短暂了,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与其奢求他人的关注与在意,不如将视线放回到自己身上。
做自己的医生,锻炼好身体,收拾好心情,管理好生活,打理好自己。
珍惜当下,以健康的姿态,微笑面对未来的每一天,才算不负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