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的蔬菜、快递物资

甚至是冒着热气的大饼油条

对于曾经的偏远海岛老人来说

可望不可及

如今

得益于“幸福驿家”

小岛上的老人可以享受到

包括卫生、养老、精神文化

便民、救助、商品物流、扶残 等服务


2月11日8:00,舟山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特别报道:“春天的旋律”——《阳光热线》民生访谈融媒直播第二期举行,聚焦舟山养老工作


舟山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华清

舟山市人大代表、普陀区沈家门街道荷东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剑英

旁听公民、舟山市普陀物业小区联合会会长周永成

做客直播间


跟着代表看大会,换个角度听民生

旁听公民 “零距离”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


海岛养老民生保障

一个也不能少

本期旁听公民周永成去过很多海岛,他认为,虽然随着“小岛迁、大岛建”步伐的加快,很多海岛居民离开小岛向大岛集聚,但还是有14%的老年人口散居在53个岛屿上,这部分老人的服务需求也要保障。


舟山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华清介绍,目前还有4万余位老人生活在小岛,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也高度关心小岛老人养老工作,在包括白沙、花鸟等12个小岛建立了“幸福驿家”民生服务载体,累计为老人提供了2.6万人次的服务。


而对于暂时没有“幸福驿家”的海岛,也通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提档升级,更好地服务保障群众居家养老,并探索“守望时光里”海岛支老公益项目模式。


舟山市人大代表张剑英发现,迁居大岛的许多老人在生活方式、居住环境发生变化后,遇到各方面困难,应该把大岛从软件和硬件上都建设得更适老


舟山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华清回应,会把老人的烦恼事当作政府迁居养老的“一件事”。包括加强探访关爱;就近就便提供综合性养老服务,如助餐、心理慰藉、为高龄老人免费安装应急呼叫设施等;投保意外伤害保险;为部分有需求老人提供合适工作岗位;以及开展适老化改造等。

居家养老

银龄乐享幸福时光

节目中,有部分听友留言提问,舟山很多老人选择居家养老,面临的问题可不少,出门活动、社交,却找不到合适的地方;一些失能老人不方便出门,日常照料成了难题。

舟山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华清回应,全市34.1万老人中,99%会选择居家养老,也是中国式养老的特点。

对于健康老人,在原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改革,提供助餐、助浴、助医等“六助”服务。同时在4个县区分别打造了1家“幸福汇”民生服务综合体,聚焦“一老一小”,拓展“全龄友好”。

对于失能失智老人,目前我市共有失能老人12245人,其中最难的重度失能老人有1803人,由舟山的长护险进行全面覆盖

而对于中度失能老人,目前全市探索设立了5个养老护理服务站,为老人提供集公益(低偿)服务和点单式有偿上门照料护理服务。

同时帮助老人子女开展培训,提升照护技能。对于有助餐需求的失能老人提供就近就便服务。


旁听公民周永成认为,可能因为社会认同度不够,或者专业院校缺少,舟山同时具备爱心、耐心和责任心的养老护理人才并不多

舟山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华清介绍,养老护理员是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采取三步走。

一是“引进来” 。出台多个政策性文件,并与舟山技师学院、舟山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合作开设相关专业。

二是“全力培” 。实施养老护理“十百千”专项培训工程。全市每万老人持证数从全省第十升至第四。还经常性开展职业技能比赛。

三是“留下来” 。对养老护理员特殊岗位津贴提档调标,最高补助1200元/月;增设“养老护理资深技师”,每人每月补助1000元;降低入职奖补享受门槛延长至5年。


舟山市人大代表张剑英认为,很多老人在退休后就觉得自己跟社会脱节,如何丰富老人精神文化生活,也是养老工作需要重视和关注的。

舟山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华清介绍,虽然目前全市有多所市、县、镇街、村社级老年学校,但老人总体活跃度还是不够高。

所以接下来,会统筹用好“老有所养”服务设施,激发老年群体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系统打造“老有所学”阵地矩阵,让有需要的老人“活到老、学到老”;

并全面搭建“老有所为”服务平台,创新探索低龄老人志愿服务新模式。


困难帮扶

增添获得感

节目中, 李女士 打进热线,她是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她发现舟山目前的救助还是以群众申请为前提,而老人或者子女对很多政策又不了解,导致错过申请,变得被动。

舟山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华清回应,目前在全市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舟山已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社会力量帮扶等多项救助内容相配套的覆盖全市的“1+8+X”分层分类救助体系

但为了提供精准救助,必须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为此,一方面大数据精准监测,和教育、住建、医保等8个部门实现26项数据实时共享。

目前,已有4.77万人被纳入动态监测范围,比如监测系统对自负医疗费用支出超过2万元以上对象进行预警,提供相关部门主动介入。

另一方面是“铁脚板”实地探访。通过定期走访谈看望,了解困难群众实际需求,发现寻找实际问题,并提供志愿服务。

最后是加强联动和政策宣传。与“12345”“96345”充分联动,各县(区)、乡镇(街道)公布社会救助热线,搜集求助信息等。


舟山市人大代表张剑英提问,实际困难可能不是单一,可能涉及多个领域,如何能让群众快速、便捷了解并申请到适合自己的救助政策呢?

舟山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华清介绍,民政部门牵头搭建了“舟到救”平台,把17个部门的60条政策整合起来。同时还全面梳理完善了《舟山市社会救助服务指南》

同时,实施乡镇(街道)“一窗受理”。包括民政、残联、医保、教育、住建、慈善总会等部门、单位的30余项救助事项已纳入窗口联办。

最后,在社会资方面,已经在县(区)设立“社会救助联合体”,采用定向资助、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爱心捐赠、结对帮扶等方式,统筹调度区域内社会资金、社会组织。


旁听公民周永成认为,对于没有达到低保低边申请标准,但却存在实际困难的群体,是否也有相应的救助措施?

舟山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华清回应,对于还没有达到申请标准的,包括民政、住建、慈善总会等部门、单位,也会有分门别类给予的专项救助


好事做好

实事做实

阳光热线点评员:浙江海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高猛点评:

通过访谈节目,我们对舟山“幸福颐养”这张海岛养老的金名片有了更多了解,也对舟山养老领域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行动有了更多期待。

当前,小岛养老问题还面临服务队伍力量不足、稳定性不够等瓶颈制约。“海岛支老的前期主要依托于外部资源输入,未来还需要撬动更多本地的资源政策,吸引人到小岛上去做护理员。

“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重要。在当前推进养老领域公共服务一体化化的进程中,重点仍然是“底线公平”。

在“基本”的养老服务领域,政府责无旁贷,必须补齐短板;

而在“非基本”的养老服务领域,政府要不要投入,投入多少,还要看它的普惠性。在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要想办法进一步激发市场机制和社会慈善机制来解决问题。


舟山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华清回应:未来将继续秉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紧扣“基本公共服务”和“一体化”两个关键词,在养老领域、社会救助领域直面群众需求,加快建立更具温度的舟山社会救助体系,把好事做好,实事做实,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终老”

是人生的“最后一公里”

老人失能有支援、

空巣不孤独、

高龄有保障、

大病能救治,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因为只有贴近民生、感悟民意

符合民情的养老服务

才是真正让晚年生活幸福

的不二法门


采编:《阳光热线》节目组

视频:刘森、凯文

部分内容来源:舟山民政

审核:阳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