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节,在普陀区的万里公园,一场别开生面的元宵游园会吸引了众多居民参与。现场的非遗集市,让居民们在体验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活动现场
早上9点,万里公园北园里年味十足,大门口的糖画、剪影等摊位吸引了不少人前来体验,猜灯谜、套圈圈等传统趣味游戏也让居民们玩得不亦乐乎。往里走,手工香制作、扎染、茶艺、漆扇、葫芦雕刻、皮影戏DIY、拓印、古法香包等12个非遗体验摊位沿着公园中轴线依次排开,每个摊位都人气颇旺。
漆扇制作
现场,记者发现不少家长特意带着孩子前来体验非遗项目。“我要蓝色、黄色和橙色。”漆扇摊位上,黄先生叔侄俩一起体验了漆扇的制作过程。经过选色、滴色、上色等步骤,漆在不同程度上对扇子进行晕染,最终在纸扇上呈现出独特的色彩和纹饰。简单的制作过程也让两人成就感满满。而隔壁的香包制作也是热门体验项目,一个个精美的香包让小朋友爱不释手。“我放了薄荷,很好闻。它有提神醒脑的作用,可以在犯困时帮助打起精神。”史女士带着女儿一起制作香包,听老师讲解古法香包背后的非遗故事。“来这里不仅能感受非遗年味,还能了解这些中国非遗文化的内涵,让她有更多的文化自信,更了解我们的历史。”史女士表示。
扎染摊位
体验感极佳的还有扎染摊位。第一次体验扎染的许阿姨,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得有模有样,还总结了制作经验。“我就选喜欢的颜色,搭配得协调一点就行了。扎染是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刚才还做了拓印,这个活动非常好。”
除了吸引社区居民,非遗集市还迎来了外国友人一起“赶集”。来自美国的Caleb和他的朋友一起体验了手工香制作。看着香粉在自己手中经过和、揉、摔等工序,变成一个个香塔,他倍感惊喜和有趣。“我家里也有这样的檀香用品,但我从没自己做过,感觉和做面包一样。”Caleb告诉记者,在中国过年很开心。
现场,手工香制作的指导老师黄颖还带来了百纳布艺的非遗展示。作为非遗百纳布艺传承人,黄颖想让更多人看到非遗文化的魅力。“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想让更多市民近距离接触非遗,了解非遗文化,从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在万里街道,非遗文化不仅出现在集市上,还走进了课堂。街道依托社区学校开展非遗课程,以文化滋养社区。“我们开设了手工香、海派插花、葫芦雕刻等课程,让居民在社区感受非遗文化。”万里街道非遗工作室项目负责人黄冕说。
为新就业群体赠送暖“新”
活动现场,万里街道团工委携手普陀区青年志愿者协会,为奔波在辖区内的外卖员、快递员等新就业青年送上暖宝宝、护膝、手套等暖“新”物资,让他们在万里乐享元宵,倍感温暖。
颁证仪式
更值得一提的是,作为2025年首场精神文明主题活动,活动还为2024年第二、三季度普陀好人、“文明新风 万里·印象”书画摄影作品、2024年度优秀征文稿件颁奖,为万里街道“文明新风尚”读书会结对活动召集人授旗。为“万心共绘 文明新篇”万里街道2025年精神文明建设主题活动同期揭牌,街道将开展一系列精神文明特色活动,共绘文明新篇章。
栏目编辑:顾莹颖 文字编辑:赵菊玲
来源:作者: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