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元宵节当天,男女老少“里三层外三层”冒雨围观的盛况犹在眼前,昨天下午,一年一度的杨浦区环同济元宵行街会又在人们的期待中如期而至。预报中的小雨爽了约,盛装赴会的观众却决计不会迟到。元宵行街表演习俗从明代起就在杨浦区四平地区诞生并传承至今,近年来更是不断创新,以连续举办20届环同济“元宵行街会”都市化特色传统节庆民俗文化活动的形式,从社区自发活动跃升为辐射长三角乃至全国的非遗“巡游+展演”盛会,更成为了上海市中心现存唯一的元宵行街盛事。快看,不仅有人略带夸张地说,“半个杨浦的人都来了”,连附近高校的留学生也来“轧闹猛”了!
曾多次参加筹备的“老法师”介绍说,《上海民俗》杨浦卷记载,在今杨浦四平地区控江路上,曾有一座创建于明代的萧王庙。据传,每年农历正月初三到十八,附近各个村庄轮流设祭,在正月十五这天,更是有三五成群的“唱凤凰”队伍抬着纸扎的凤凰和麒麟,带着锣鼓乐器,走街串巷,沿途演唱,为居民、商户送上吉祥祝福,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无灾无难,人口平安”,为节日增添了喜庆气氛。后来,这种民间艺术表演以元宵行街的形式在四平地区保留下来,形成了区域内独特的元宵节民俗活动。
近年来,四平路街道始终致力于这一传统民俗的传承、保护、发扬和创新,自2005年举办首届环同济元宵行街会至今,影响力不断辐射,巡游展演节目也推陈出新,从前几年开始有长三角地区非遗团队加盟,到今年已经吸引了同为国家级非遗的潮汕地区英歌舞和浙江省长兴县百叶龙,以及杨浦对口合作结对地区云南省丽江市的纳西族乐巴舞等多地表演队伍参加,让市民在家门口看到了更多类型的非遗表演。
行街表演主打一个热闹。舞龙舞狮开场之后,各个队伍排队“走秀”,俨然有一点同台打擂的味道,谁也不肯“坍招势”。别看身着单薄表演服的演员候场时都在搓手,当工作人员一挥手喊出“出发”的口令,个个浑身透着一股子兴奋劲儿。踩高跷的、骑“白马”的、吹唢呐的、唱码头号子的……一个个都格外卖力,把现场的气氛瞬间点燃了!
相比热闹的行街表演,现场的非遗市集则主打一个动静皆宜。瞧,杨浦的特色非遗都来出摊了!香喷喷的是大名鼎鼎的一心斋清真牛肉煎包,余音绕梁的是江南丝竹演唱演奏,强身健体的是荣庆堂的各色香囊,好吃又好看的是糖画……“吃喝玩乐”在集市里一网打尽,满满的文化氛围和满足感,让抚顺路荡漾出浓浓的烟火气。
新民眼工作室
作者 | 孙云
图片 | 刘歆
编辑 | 顾莹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