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实抓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我省各地针对地质灾害隐患开展拉网式排查,重点针对动态风险区域强化监测预警,通过“人防+技防”体系筑牢安全防线,全力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在绵阳市游仙区综合应急指挥中心内,工作人员正通过大屏幕实时查看重点应急区域的监控画面。通过物联网技术,中心自2022年投入使用以来,已排查地质灾害、洪涝灾害、干旱高温等风险隐患25起。而在游仙区新桥镇两河村一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当地应急局工作人员正利用热成像无人机,仔细查看隐患点的实时地质情况。
绵阳市游仙区应急管理局防震减灾与地质灾害救援股股长 王波:我们组织各镇街道,监测人员成立了排查小组,对全区地质灾害进行了摸排,排查隐患28处,暂未发现较大风险隐患点。我们也将涵盖设计、施工方面的12家服务单位纳入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储备库,切实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一大早,在位于南充市蓬安县周口街道三湾堰社区御江春天小区的地灾点,专职监测员康志光正在察看地灾点情况,拍摄图片、记录巡查情况,这已经成为了他每天的日常工作。
南充市蓬安县周口街道三湾堰社区专职监测员 康志光: 按照巡查工作要求,我们平常要做好常态化巡查监测,记录监测点位情况,如果发现有隐患风险,必须要提前上报,做到预警疏散及避让。
蓬安县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易发频发。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在册地灾隐患点58处,目前每处都安排了专职监测员进行监测,并在其中44处还安装了专业监测设备,有效提升预警能力。
南充市蓬安县地质环境监测站副站长 敖鹏:接下来,我们将在地灾防治工作中,持续强化监测预警,严格落实地灾风险预警联动机制,落实好避险转移,特别是在汛期及极端天气情况下,严格落实“三个避让”和“三个紧急撤离”刚性要求。
为进一步提升非汛期的防灾意识,将安全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连日来,达州市全面启动地质灾害隐患拉网式排查行动,重点针对动态风险区域强化监测预警,通过"人防+技防"体系筑牢安全防线。位于达州市达川区杨柳街道办千坵村千坵塝的一处在册滑坡隐患点,滑坡规模达38万立方米,威胁到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专职监测员王克翠在地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加强对这一区域裂缝点位地巡查。
达州市达川区杨柳街道办千坵村千坵塝滑坡点专职监测员 王克翠:我们设置的监测点,就是用卷尺测量一下,看它裂缝有没有增大,我们及时做好记录。如果碰到汛期雨天的话,我们会一天多次来检查测量,并且做好记录。
在达川区,全域大大小小的滑坡还有101处。当地通过健全“综合监测、响应迅速”预警体系,强化信息化、智能化、电子化监测手段,确保一旦发生灾险情,能够快速响应,有效救援。
达州市达川区地质环境监测站副站长 陈乔:我们建立了人防+技防的监测模式,安装自动化专业监测设备614台,当发生地质灾害预警时,我们会立即加派人员进行现场核查,确实发生变形加剧时,第一时间组织群众撤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