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记者 叶永春 实习生 田洪玲 田烨
一片小小的木质书签,满足了一位位爱书市民对创意书签的全部想象;一个个小小汤圆,撬动了商家五成以上的客流增长……“没过‘元宵’仍是节,不出‘正月’还是年”,蛇年元宵节期间,“我们的节日·元宵”活动在苏州全市喜庆上演,非遗游园、主题集市、游园灯会等,一幕幕热闹场景,一次次文化惠民,让市民和游客深切感受到江南文化的魅力,也让各业态商家在文化赋能之下,有了更多获得感。
非遗游园会,焕发技艺新活力
“好漂亮的书签,是什么材质的?”“是小叶紫檀的,您看这满天星,漂亮吧。”这是姑苏区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正在举办的“姑苏年市·新春非遗游园会”上,一位爱书的市民同非遗摊位工作人员之间的对话。这片由小叶紫檀制成的书签,被市民欣然买下,夹到随身携带的书籍中,木质书签加红色流苏,配上书本封面,煞是好看。殊不知,这已经是非遗摊位上仅剩的最后一片书签,之前备好的都已被同好者买走了。
非遗游园会上,非遗唱主角。在这里,有灯彩技艺展示,单独设立了一个参观场馆,让市民近距离感受苏州灯彩文化;有铜炉文化,造型各异的铜炉让不少爱好者一再端详,流连忘返;糖人技艺颇受小朋友喜爱,“给我做个小兔子”,25元一个的糖人,吸引众多小朋友前来观看,大家不仅可以见证心爱的动物、卡通造型在艺人手中逐渐成形,还品尝到了那舌尖上的一丝甜蜜。
非遗游园会,正是“我们的节日·元宵”活动的主题之一。其中“姑苏年市·新春非遗游园会”不仅包含“年货好囤”“年味好浓”“年戏好看”“年俗好玩”“年礼送福”五大板块,还吸引了全国多个省市富有地方特色和喜庆年味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在苏州古城集中亮相,精彩纷呈。
商场游“圆”会,见证文化吸引力
昨天恰逢元宵佳节,苏州各大商圈以传统文化为纽带,举办了各色节日活动,将沉浸式节日场景与商场创新消费模式结合,带给顾客全新的消费体验。
在苏州湾歌林公园,商场推出了手作花灯、猜灯谜、舞龙舞狮等趣味元宵活动,吸引许多周边居民加入。活动现场,灯谜区挂着五颜六色的灯笼,灯笼下悬挂着不同内容的灯谜字条,等待人们揭开谜底。在不远处的手工鱼灯制作区,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拿起手中的材料小心翼翼地制作着属于自己的鱼灯,眼中闪烁兴奋的光芒。
“全场任意消费可送汤圆一份”,在歌林公园的“二十四集”里,大大的海报较为夺目。活动策划经理姚霖伟说:“我们‘姑苏二十四集’的特色就是突出民俗,尤其是饮食方面,其中有许多有特色的民间小吃。吃汤圆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饮食习俗,消费送汤圆这类活动可以更好地促进商场消费,也可以提高店铺的曝光,做到文化与消费之间的转化。”
正是传统文化赋能,为商场大大提升了吸引力。姚霖伟预测,活动当日的客流量与平时相比,能够提升五成以上。
在苏州相城龙湖天街,“我们的节日·元宵——鱼跃未来”主题灯会正热闹开场。此次灯会的创意灵感,一方面来自汪满田鱼灯的独特造型,另一方面结合苏州作为鱼米之乡的地域特色,以两条气势磅礴的锦鲤和999条灵动小鱼齐聚的场景,寓意“年年有余”,寄托着对新一年的美好期许。这次活动的负责人花敏介绍,活动方还联动社区文明办,推出了汪满田渔灯巡游、太仓滚动舞表演等一系列民俗活动。
民俗活动热闹,吸引了周边市民前来参与。家住相城龙湖天街附近的卞女士,带着孙女前来感受传统元宵节氛围。“这鱼灯做得太逼真了,小时候的记忆一下子就回来了,带孩子来就是想让她也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卞女士说。
文化盛宴氛围浓,周边商户积极响应。花敏介绍,灯会期间,商场客流量提升了足有20%,可见主题灯会不仅点亮了元宵佳节,更通过文化与商业的深度融合,为城市生活增添了新的活力。
书院里闹元宵,让书香更有魅力
当元宵节遇上工作日,本以为会稍显冷清,然而悦季元来·朵云书院相城店却热闹非凡。连日来,其举办的“灵蛇献智巧,灯谜共欢笑”猜灯谜活动,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相融合,成功以文化之力撬动消费新活力。
活动期间,书院内挂满彩色灯笼,每张灯笼下都悬着精心准备的灯谜,民间手艺展示区也吸引不少人驻足。市民陈雨欣说:“我是在书院社群里得知活动,现场的布置也很有年味,猜灯谜还能拿文创钥匙扣和文具,特别有意思,今天专门来逛逛,顺便挑了几本书。”
周烨辰在附近工作,午休时被抖音上的活动吸引而来,他表示:“之前在这儿体验过手作课,觉得很有趣,这次猜灯谜也没让我失望。平时空闲就喜欢来这儿,活动有意思,我就愿意在书院的咖啡吧消费。”
书院负责人花倩告诉记者,元宵节虽是工作日,仍有两三百人次参与活动。书店通过社群、抖音等渠道宣传,成功带动图书类和饮品销售增长,咖啡吧饮品增长尤为明显。此次活动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展现出文化在促进消费方面的独特魅力。